肝膽相照不僅出現在成語中,就連治病的中藥方,也經常會用到既能治膽病又能治肝病的藥材。 如果吃得不對,脾胃就會受傷,產生濕熱。這種濕熱很容易跑到脾胃旁邊的肝膽那里,引起肝炎或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往往是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后留下的,會以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厭食為表現。 有個中藥方叫龍膽瀉肝湯,它是用來清除肝膽濕熱,治療濕熱下注的。 如果濕熱還沒跑到下焦,只是堵在肝膽和脾胃那里,脾胃就會被連累,變得虛弱。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乏力、肋腹脹痛,胃口變差等癥狀,而急性、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還有膽囊炎,都可能有這些表現。 有一個中成藥,舒肝益脾顆粒,清化濕熱,舒肝利膽,解毒退黃,健脾和胃,用來治療上面提到的這些病和癥狀。 我接診過一位患者,她主要是右上肚子疼已經一個星期了,吃了油膩的東西后更疼。 還感覺惡心、想吐,吃不下飯,嘴里苦干,大便不通暢,小便顏色黃,自己吃過止痛藥,但沒什么用。 患者以前就有膽囊炎,但沒好好治過。 病因分析:膽囊炎是因為身體里有濕熱,肝膽的功能不好,膽汁排不出去,堵在膽囊里發炎。 濕熱還會影響脾胃,讓人吃不下飯、惡心想吐。 患者舌頭紅、舌苔黃膩、脈搏快而有力,都是濕熱的表現。 所以調理要疏通肝氣,清熱去濕,還要健脾和胃。 我以舒肝益脾顆粒為基礎方,加入龍膽草、梔子來加強清熱去濕;柴胡、枳殼來疏通肝氣;神曲、麥芽來健脾助消化。 患者吃了一周藥后復診,她說右上肚子不怎么疼了,惡心、想吐的感覺沒了,胃口也好多了,我看她的舌頭和脈搏的情況也有所改善。 患者繼續服藥10劑后,癥狀就基本消失了。 所以說,舒肝益脾顆粒這個方子既能治標又能治本。它能把中焦的濕熱去掉,消除阻滯,從而保護肝臟和膽囊,達到治療膽囊炎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