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這些年片子看得少的原因,感覺自己有近十年好像沒見過優秀的武俠影片(電影、連續劇)了。 隨著影視科技、AI技術的發展,科幻影片、動漫片子佳作頻現,武俠影片似乎慢慢落伍,很難再現當年風靡全國之雄風。 回想八十年代初期,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當時家里有電視機的人家非常稀少,即使有電視,也多是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這在當年可是一個非常稀罕的寶貝... 基本還沒吃晚飯,有電視的這戶人家里就開始有人自帶小板凳過來,搶占有利的觀看位置,不一會兒,屋子就擠滿了人。 遇到武俠片放映,人就更多了,這時主人家就會把電視放外面的院子里,很快院子里也擠滿了人,有的坐著、有的站著。 那時候華語武俠電視劇剛走進人們的生活,以83年港版《射雕英雄傳》為代表,播放的時候幾乎萬人空巷,后來陸續有《冷月孤星劍》、《天涯明月刀》、《琥珀青龍》等播出,讓人目不暇接,但感覺上亦不如射雕那樣讓人熱血沸騰... 那段時間,新加坡版的《蓮花爭霸》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同的武俠風格,瀟灑不羈、重情重義,同時打斗動作、人物情感、智謀權術、背景音樂等結合得非常到位,頗覺耳目一新,還有臺灣版的《神雕俠侶》、內陸版的《海燈法師》、《霍元甲》等,也受到多人追捧,百看不厭。 九十年代的時候,隨著人們愿意花錢去電影院,武俠電影開始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笑傲江湖Ⅱ》、《魔教教主》、《刀》、《赤腳小子》、《東邪西毒》等,前兩部情節緊湊,打斗動作凌厲,感情線飽滿,也充滿俠義精神,看得是熱血沸騰... 《刀》這部片子非常寫實,讓人覺得真實的武俠世界可能就是這樣,弱肉強食、民不聊生,善良不屈的人們卻不肯放棄心中的希望。《赤腳小子》講一位涉世不深的少年初入江湖、迷失江湖,到最后喋血江湖,感情真摯、引人嘆息... 《東邪西毒》(王家衛版)個人覺得是武俠電影史上的巔峰之作,首次看的時候我竟然在電影院里睡著了,后來隨著年齡增長,二次、三次……看該片的時候,逐漸找到了一些感覺,臺詞非常經典、有深度,畫面也很唯美,獨自看時偶爾會潸然淚下... 一部好的武俠片子,通常會將感情、武功和俠義精神充分融合起來,讓人感同身受、引人共鳴。 中國傳統文化,就其思想內容來說,是儒、道、法三位一體的文化體系,代表了中國上流社會文化思想的主體;在民間,墨家文化則成為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成為中國古代小生產者和農民的社會思想的一種概括。 俠在與上述基本要素的交互影響中形成了自己的“俠義”理論,即扶危濟困、解人之難。由于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所以更容易得到大家認可。 然而這些年優秀的作品已不多見,或許再過些年,武俠片也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取代的是一些玄幻片、穿越劇、偶像劇…… 剛刷視頻,說徐導近期會出射雕的電影版,我心中不禁又期待起來,畢竟每個中年男人心中,自小可能都有一個武俠夢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