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什么情況可能發生肌筋膜疼痛? 回答:人體肌肉筋膜的運動是有方向的;每個動作的完成通常是由起不同作用的多塊肌共同完成的。 ![]() 當疲勞,風、寒、濕刺激,缺血,損傷等情況下,大腦不能正常發送信號和運送物質,或肌肉不能及時完全地聽從腦的支配,導致單塊或多塊肌的收縮啟動或停止滯后、力量不足或方向不對,使肌纖維不能按正常方向或力度收縮而發生扭曲,筋膜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受到異常牽拉而導致損傷; 神經末梢會對這些損傷產生反應,通過神經調節,釋放出化學物質,即炎癥介質; 這些炎癥介質刺激感覺神經末梢或局部組織的疼痛感受器,產生疼痛信號,疼痛信號從末梢神經,經脊髓傳向大腦,產生疼痛感覺和疼痛反應。借以提醒機體停止運動,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此時,疼痛是一種保護性反射。 ![]() 問題2:落枕后除了頸痛外,怎么還有頭痛頭暈? 回答:胸鎖乳突肌受到損傷后會引起這種情況。 胸鎖乳突肌是脖子前外側的肌肉,轉頭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從耳朵后連到頸前部胸骨和鎖骨突起的肌肉,除了脖子痛、不敢轉頭以外,還會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腦鳴,眼痛耳痛,視力模糊,但是各項CT等檢查也沒有什么異常。 需要注意的是:胸鎖乳突肌引起顏面部和頭顱部疼痛常被誤診為非典型性顏面神經痛或緊張性頭痛。若出現以上部位的疼痛,請及時就診疼痛科。 ![]() 注:圖中×字所標部位為扳機點或稱激痛點,而紅色區域所標為患者疼痛傳導區域。 胸鎖乳突肌分為兩部分:胸骨部和鎖骨部,不同部位引起的疼痛可向眼、耳、頭顱甚至胸部等不同方向傳導,疼痛主要發生在眼眶上緣、臉頰及后腦部,有時會并發牙痛及喉嚨有異物感,甚至引發胸口尖銳的疼痛。 ![]() 問題3:頭痛從后腦勺向上投射到頭頂,甚至是眼睛,痛之入骨,是哪里的問題呢? 回答:頭夾肌和頸夾肌肌筋膜疼痛有這個特點。 頭夾肌引起的后腦勺疼痛常投射到頭頂。 而頸夾肌患病的患者會說他除了頭部、頸部疼痛,還會有眼睛的疼痛,除此之外,看近物時有視力模糊的現象,但并不會出現頭暈的表現,眼科檢查也不會發現結膜炎的征象。 ![]() ![]() 問題4:頭痛且覺得脖子很僵硬,腦袋像上了緊箍咒似的,也是肌筋膜的問題嗎? 回答:這種情況一般是枕骨下肌群的肌筋膜受損造成的,即后腦勺下內的四塊小肌肉。 ![]() 枕骨下肌群是引起頭痛常見的原因,常為單側發病,多與受風寒有關。 典型的過程是患者洗頭后頭發還沒干就外出,回家后出現疼痛,病情逐漸加重。 此疼痛似乎“疼到腦子里邊”,但患者不能準確地指出疼痛的地方,而可能描述其頭痛為“到處都痛”,從頭后部向前延伸到枕部、眼睛及前額;但沒有明確地界限。 經過醫生詳細詢問與檢查,才能找到痛根兒。 此疼痛常為單側性,雙側發病時常為一側重,另一側輕。 枕下肌群常和其他頸后肌群同時受累。 患者會描述夜晚睡覺時,枕部的重量一壓上枕頭,便會產生令人苦惱的頭痛。患者常會以手指戳在顱底附近,描述“此點酸痛”。如果是雙側發病則呈緊箍咒似的滿頭都痛。 問題5:頸部的肌筋膜問題也可以出現胳膊麻疼嗎?是誰的責任呢? 回答:頸部前方肌肉除了胸鎖乳突肌,還有斜角肌。 斜角肌有前、中、后三條,連接頸椎和肋骨,在深部被其他肌肉覆蓋著,斜角肌間隙有臂叢神經和頸部血管走行; 因此,斜角肌緊張常引起的疼痛會牽涉胸、背、肩、臂和手,表現為麻、痛,癥狀復雜多樣,很容易被誤診為心絞痛、肩關節滑囊炎或腱鞘炎、上肢肌肉損傷、頸椎間盤突出癥等; ![]() 而頸部其他肌肉筋膜引起的胸痛、肩背部疼痛常常需與心臟病、膽囊炎、食管炎等疾病鑒別。需要及時到疼痛科就診,請專科醫師予以鑒別,并進行相應治療。 ![]() 問題6:電腦族、低頭族經常感覺到肩部酸脹痛,是哪里出了問題? 回答:這是岡上肌的問題。岡上肌的位置是在肩部扛東西的地方,此肌引起疼痛的原因常見有兩種:肌筋膜疼痛綜合征與肌腱炎。 ![]() 岡上肌扳機點 岡上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多見于辦公室工作人群,用肩挑擔、抬東西的部位常有隱痛、酸痛、脹痛等不舒服的感覺,患者自己就可以感覺到肩上部肌肉緊張、發硬,甚至有痙攣。 這類患者進行聳肩動作可感覺雙肩輕松、舒適。 而岡上肌腱炎則是指勞損、外傷、受寒后引起的肌腱退行性的改變,以疼痛、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疼痛位置在肩膀前上方。 該病有一典型特點:肩外展到60°~120°時肩部明顯疼痛,但當肩關節活動大于或小于這一范圍疼痛會減輕或消失,我們在醫學上稱這個范圍為“疼痛弧”。 ![]() 注意:因為支配岡上肌的神經來自肩胛上神經,受第5、6頸神經支配,所以患有頸椎病壓迫到這兩根神經也可引起岡上肌痛。須請專科醫師注意鑒別。 ![]() 問題7:肩部痛,不能側躺,胳膊一動就會有鉆心一樣的痛,也與肌筋膜有關嗎? 回答:這種情況多是由于上肢突然過度或持續的外展和內旋損傷岡下肌肌筋膜引起。 岡下肌在肩胛骨后面,起于肩胛岡下方的凹陷,此處損傷開始時有鉆心樣疼痛,胳膊不能活動,如果不小心活動患側胳膊,有時會引起抽筋一樣的疼痛; 慢性期岡下窩有疼痛感和麻木感,肩背部和上臂酸脹不適、疼痛,肩部內收外展及旋轉活動均受限,做上舉或身后摸背動作困難。有時還有局部皮膚感覺減退現象。 ![]() 問題8:低頭伏案工作的人為什么脖子僵硬,且常伴頭痛、頭昏? 回答:連接頸椎和肩胛骨的肩胛提肌是低頭伏案工作者常易勞損的肌肉。
在肩胛骨上角、頸部可以摸到硬性結節或條索狀物,壓痛明顯并向枕部及上肢放射。 ![]() 問題9:肌筋膜疼痛不及時治療會有什么后果? 回答:疼痛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會轉為慢性疼痛。 由于人體的筋膜是連續的,就像一張完整的網,柔軟而有很強的伸張力,可以向多個方向伸展、包繞著人的肌肉、血管、神經、內臟,并與骨骼關節相連; 因此,當肌筋膜因長期的病變而發生炎性硬化、攣縮、粘連及變性等可引起骨骼、關節、脊柱的變形和歪斜,引發相應部位的疼痛,如頭痛、頸肩痛、胸背痛、腰腿痛以及關節周圍痛等; 嚴重者會引起頸椎、胸椎、腰椎變形,小關節紊亂和椎間盤突出。 ![]() 大多數的脊柱和關節相關的疼痛最早都是由于肌筋膜病變而引發的。 肌筋膜內的神經受牽拉或刺激會出現麻刺痛、麻木、感覺減退,甚至肌無力;影響到肌筋膜內的血管會產生局部發涼、怕冷等。 疼痛可伴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增加急性心臟事件或腦卒中的發生,重者血壓降低、心率減慢或導致疼痛性休克。 慢性疼痛患者會有情緒變化、社交能力降低等精神心理障礙,需要及早到醫院專科診治。 問題10:肌筋膜疼痛能治愈嗎? 回答:可以。目前疼痛科的診斷和治療手段很多,可以治愈肌筋膜疼痛發作。 但是,當病情遷延,則容易誘發頸腰椎(間盤)病變,治療變得復雜。所以應及早治療,重在預防。 有過腰痛、背痛、膝痛、足跟痛等患者可能會有感觸,此類疼痛有一定的復發率,經常是過段時間就要和醫師打一次交道。 不是說這類疾病難治,而是因為這種病的發生與平日的生活作息習慣和動作有直接關系,每次不當的動作或姿勢都會造成相關肌肉筋膜的扭曲或損傷,而誘發疼痛。 對此疾病最佳治療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站、坐、臥、行的姿勢,結合適當的、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就會遠離腰痛、腿痛。 內容來源:于靈芝主編的《解密肌筋膜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