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你好呀。 前幾天,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斷斷續續看了兩遍。十年過去了,羅振宇沒有江郎才盡,而是肉眼可觀的更加接地氣,更松馳,也更加靠譜,有力量了,隨意從中截取一段都會都能獲取到禮物。 當然,我看到也有很多人說他收割韭菜的觀點,這個見仁見智,如果你覺得失去了錢財,就會覺得被收割,如果通過他得以看到更大的舞臺,那就是收獲。 我倒覺得他給我們帶來的那種確定感已經超過了知識的輸送。他說凡墻皆是門,也從來不會為自己不做事找客觀原因。疫情封控期間,許多人都勸他不要再做跨年演講了,這也理所當然,但他還是走上了《時間的朋友》的舞臺。 羅振宇今年已經52歲,但你從他身上看不到疲態。而且,他站在那里,哪怕不說話,觀眾就會感覺到確定。這是十年對一個人的檢驗,也是時間的力量,更是做事的力量。 我發現,做事真的會養人,治愈內耗和焦慮。周軼君也曾說過一句話,她說,治愈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具體的行動。 新的一年,回顧一下自己的一年,也做一個小結。 這一年,我寫了一些字,還做了一些小事,雖不值一提,但對我來說,也是成長。寫的字基本發在這了,把部分書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弗蘭妮與祖伊》(J. D. 塞林格) 《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朋友推薦的,確實還不錯) 《50個教育法 :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陳美齡) 《游戲力》(勞倫斯·科恩) 《愛的八次約會》(約翰·戈特曼) 《生活良方》、《永續生活美好》(坂井順子) 《幸福之路》(伯特蘭·羅素) ![]() 除了這些新書,還有一些時間,用來重溫之前讀過的書。這些書,有機會會做一些分享,今年也嘗試做了一些書的視頻分享。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挑戰,因為,我非常不擅長表達,也羞于表達。所以,每錄一段視頻都不怎么容易,僅做心理建設就是一個挑戰。 今年有了喝茶的習慣,因此學習了一些關于茶葉方面的知識:如紅茶、白茶、黑茶、綠茶等。 另一個開始是研究一些中醫以及營養等方面的知識。起因是身體出現一些微弱的變化:以前夏天都不容易出汗,今年出汗多了,也不怕冷了,我在想可能這是更年期的一些前兆吧,于是開始關注中醫。因為更關注生活了,也解鎖了一些新的美食。 這于我,也算是一種經歷和體驗吧。 2025年,我也為自己做了一些小計劃,發一些愿,做一些改變。 一、事情不要因為不完美而停止,先做起來。 想到了什么,先行動起來,可能做得不一定好。其實,很多事情做起來,不一定一開始就有一個完美的策劃,而是在做的過程中,慢慢會有一些新思路的出現。 所以,下決心做點事,但在猶豫不決如何做的時候,先行動起來。行動再爛,都好過完美的想象。 二、讀書、寫字的側重點會發生一些變化。 ![]() 一些老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這個公眾號寫些碎碎念,但并沒有那么垂直。所以,內容是比較雜的。 從去年開始呢,我在其它平臺嘗試了一個新賽道,將自己讀的一些書做了幾期視頻分享。這占用了一部分時間,一是讀書的時間,二是視頻的錄制和剪輯。 加上孩子高考臨近,對于他專業的選擇,我也在做功課。所以,2024年,無論是讀書和寫字都沒有很好的展開。當然啦,看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之后,我終于承認,這是給自己偷懶找的一個借口罷了。 拋開這些不論,我有時候也在想做這件事的意義,因為現在閱讀這個賽道都已經很成熟了。而且,我也在問自己,讀書應該是一件緩慢且享受的事情,我把這樣一件事情當成了任務是不是對的。再者,每一個人讀書都會有不同的解讀,也存在擔心自己的解讀由于不夠精準給別人帶來誤導的想法。 因為這些矛盾的心理,在做事上就出現了一些懈怠,做做停停。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朋友,她說刷到了我的薦書,看我最近似乎沒有更新,問我還繼續做嗎。我當時隨口答了她一句。 但正是她這一問,讓我感到自己的動作一直都有人在留意。 我還會是繼續讀書和寫字。但重點更多地會做在讀書和薦書,比如一些好的書目、節目的推薦,包括視頻和文字。書呢,開始還是主要側重于我看得比較多的育兒、養生以及實用性比較強的工具書上。 三、到現場看《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明年孩子上大學了,下半年,時間應該也會有一些彈性了。希望自己多走出去,做點什么,走出去,就會有新發現。當時這樣想的時候,并沒有很具象的指向。我在看完《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時,第一件確定下來的事就是去看現場版《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吧。 還能做點什么事情,只有在走和讀以及和人相見以及做事情中有新的想法,到時再和大家細聊吧。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都可以動用自己的手與腳,做自己力所能及并且喜歡做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