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4年12月2日,吏部侍郎任上的韓愈突然辭世,享年57歲。韓愈之死,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湖面,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韓愈之死,爭議極大的原因可不僅僅因為他是唐代文壇巨擘,自帶流量,還因為:他的死極不光彩。 正史對韓愈之死諱莫如深,但宋朝陶谷的《清異錄》卻詳盡地記載了他的死因:
陶谷文中記敘:韓愈之死,實是因為中毒,所中之毒為火靈庫(壯陽藥)。陶谷還在文中講述了韓愈所服用火靈庫的方法:“用硫磺末攪進飯里,給童子公雞(不與母雞交配)吃,養1000天后殺雞烹煮,即為壯陽藥火靈庫?!?/p> 硫磺有毒,韓愈所服用的火靈庫雖然采用雞緩和毒性,但他的食用量過大,且頻率高(隔天吃一只),所以壯陽效果達到了,但韓愈的人也被毒死了。 陶谷也講明了韓愈服用壯陽藥的原因:他晚年好色,妻妾成群。 然而,韓愈晚年雖有污點,這污點卻分毫不影響他的聲名。他死后,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這是歷史上文官謚號之最高,故韓愈被稱為“天下第一文公”。而后來的“唐宋八大家”,更是將其列為首位。 韓愈死因存在“黑爭議”,卻依舊分毫不能動搖其地位,這是為何?這個問題的答案,需回到其一生經歷中去找尋—— 韓愈出生于公元768年,他出生這年,同時代的文學巨擘李白已仙逝6年。韓愈曾自稱韓信后人,經查證,他實際是西漢開國功臣韓王信的后人。 人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苦其心志”的最好辦法,乃是讓人出生便遭遇厄運。韓愈雖出生士大夫之家,但他出生僅僅2個月,其母親就去世了,他不到3歲,他那擔任大唐皇家藏書館之長的父親也跟著辭世了。 好在,韓愈還有個比自己大30歲的兄長韓會,此后,他一直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韓會的官職是御前文書,每個月的俸祿也還算過得去,可因被貶廣東,他的俸祿跟著驟減,日子也變得難過起來。 被貶廣東韶關三年后,韓會因郁結于心染病,沒多久就抑郁而終。此后,韓愈只得跟著嫂嫂鄭氏一起生活,失去哥哥這年,韓愈年12歲。之后,他和嫂嫂避居江南宣城。 父母、兄長的相繼離世,讓韓愈洞悟“世事無常”,他更加發奮學習了。是啊,一個只有自己能依靠的人,若不學習,還有什么未來可言。 少年的各種厄運,尤其顛沛流離之苦,磨礪了韓愈的心性,他比尋常孩子更容易沉下心來。他學習異??炭啵瑥牟辉幸蝗账尚浮J龤q那年,韓愈便能出口成章,因成日放聲朗讀,他的口才超越同齡人太多,而這口才,也是他日后不費一兵一卒平叛的基礎。 古代的讀書人最理想的出路是入仕為官,這是成為人上人的最佳通道。韓愈自小就立志要做“人中之首”,他自然夢想通過讀書和父親、兄長一樣入仕為官。 學習異常刻苦的韓愈,在19歲那年只身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可惜,他落榜了。 前文提到:韓愈學習異??炭啵乙涯艹隹诔烧?,為何考不上呢?答案很簡單:他所生活的年代,考官是可以看到考卷上的名字的,所以,誰中誰不中,全由考官說了算。如此一來,已沒有任何后臺的韓愈,哪怕文章寫出了花,也自然無法考中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科舉,韓愈也都失敗告終。可努力從來不會辜負人,第四次科考的韓愈,終于等到了一個極其欣賞其文采的考官,該考官本著為國家招攬人才的宗旨,讓韓愈中了進士。這一年,是公元792年,當年,韓愈年24歲。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生活困頓,第二次、第三次科考時,韓愈還一邊考試一邊做了個臨時工的活兒干,也就是“半工半讀”,其求學之艱難,可想而知。 韓愈墓全景 可中了進士就能做官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韓愈生活的年代,中進士,僅僅是拿到可以做官的資格罷了,并不代表就能做官。想要做官,非得有關系才行。 韓愈再度受挫,可他沒有放棄,他選擇了繼續考試這條路。他接連參加了三次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這個考試,相當于通向官場的資格證。可惜,三次考試,他均以失敗告終。 這下,韓愈頓悟了:考上的可能性極低。所以,與其苦哈哈地考,不如自己給自己找關系。于是,韓愈選擇了一條被讀書人不齒的路:自己給自己找關系,也就是找大人物自薦。 韓愈給當朝宰相修書兩封,信里,韓愈當然免不了對著宰相拍彩虹屁。完了之后,他也在信中向宰相展現了自己的卓絕文采和恢弘志士之氣。 可惜,信都寄出去了,回音卻沒有。 韓愈沒有泄氣,他決定直接豁出去:帶著信求見宰相??勺罱K結果是:他得了人生中最響亮的一個巴掌。他剛跑到宰相府門口,就被門衛當叫花子攆走了。 門衛的嘴臉,深深刺痛了韓愈,他的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那種滋味真難受啊。文人都常寫文疏解心中郁結,郁悶不已的韓愈在此后寫了一首詩,名曰《縣齋有懷》:
這期間,韓愈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撫養他長大的長嫂鄭氏病逝了,韓愈悲痛欲絕。鄭氏是他人生最后的依靠,他一直想用功名利祿回報長嫂的養育之恩,可“子欲養親不待”,如母的長嫂竟在自己還未有任何功名時就溘然長逝。 韓愈多少覺得老天爺在逗他,回家為長嫂守孝期間,韓愈的眼睛都是腫的。此后的韓愈在洛陽結識了一個叫董晉的摯友,并在他的引薦下擔任了一個基層官吏。 基層就基層吧,好歹也是個“官”。韓愈在基層歷練一陣后,心里還是蠢蠢欲動:說好的做人中之首,怎么可以放棄呢? 影視劇中的韓愈 公元801年,不甘心一輩子在基層摸爬滾打的韓愈再次參加吏部考試,這一次,他通過了。隨后,韓愈擔任了國子監四門博士,這個職務,說白了就是教授官員子弟和有才干的庶人子弟,相當于正七品。 兩年后,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韓愈被升任為了監察御史。普通官員升官,就會覺得自己要發財了,而真正為國為民的官員,則往往在升官后,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韓愈自然是后者。 升官后的韓愈越發變得“多管閑事”起來,恰在此時,關中出了大事:大旱后,百姓流離失所,可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不僅不作為,還封鎖城內消息,謊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韓愈怒了,他目睹了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境況后,憤而上《論天旱人饑狀》疏,他還要求朝廷減免災民賦稅。 可韓愈的這封奏疏,皇帝根本沒當回事,他反而聽信了李實等的污蔑,直將韓愈貶到了連州陽山去做縣令。 好容易升官的韓愈,“呲溜”一聲,又回到了開始的七品芝麻官。韓愈內心苦,于是只能繼續寫詩抒發心中的郁悶之情。 此后的十多年,也就是在韓愈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里,他一直默默無聞。人說,對于真正的人才而言:蟄伏,恰是驚艷的前奏。蟄伏中的韓愈,亦是如此。 蟄伏期間,韓愈一直在不斷學習,并寫作了大量思辨性極強的文章,如《師說》、《原道》、《進學解》等。 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入,韓愈對世事已經達到了“洞若觀火”的境界。這樣的韓愈,也已經具備了準確抓住機會“一鳴驚人”的能力。 公元816年,即韓愈寫完《進學解》3年后,年49歲的韓愈等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機遇。而這個機遇,也是他能有別于其他唐宋大家之處:他等來了一次天大的平叛機會。 韓愈的平叛機會,始于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死,他死后,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不說,還不等皇帝任命詔書下來,就“父承子業”,自己做了淮西一把手。他還切斷了江南向朝廷的進貢之路,坐收賦稅,并與各地軍閥勾結,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官員從來是“食君之祿替君分憂”,韓愈見狀,立馬熬了幾個夜寫下《論淮西事宜狀》的奏章,并向唐憲宗呈上。 這唐憲宗看了奏章后龍顏大悅:“哎呦,朕正愁怎么收拾這群亂臣賊子呢?我還沒開口,你就上奏了,還把對策都給出來了,好家伙,就你了?!?/p> 唐憲宗二話沒說,當即拍板:“這場平叛不僅要打,還要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皇帝厲害的吳元濟,打個永世不得翻身?!?/p> 韓愈上奏的第二年,即817年,唐憲宗就任命韓愈為前敵總參謀長,輔助剿匪總司令裴度平叛?!疤旖荡笕巍?,還是自己求來的,韓愈激動不已,當即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幾山下作》,表達自己必勝的信念。 這次平叛,韓愈立下大功,這倒不是因為韓愈武功高強,殺了多少叛軍。而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建議,且得到了采納。 韓愈在平叛過程中,發現這吳元濟犯了一個大忌:他竟將主要兵力投入到郾城方向,而老巢蔡州的兵力非常弱。 打敵最好的方式是攻其薄弱環節,韓愈于是建議說:“咱不如,派發精兵數千,奇襲蔡州!”韓愈口才了得,自然在提建議的過程中,唾沫橫飛地跟裴度說道了一番,裴度摸著胡子瞇著眼,當即決定采納他的建議。 當年十月的一個風雪之夜,裴度派李愬率九千精兵,奔襲百余里搗毀了蔡州。好家伙,如韓愈所料,因此處兵力薄弱,沒幾下,吳元濟就被活捉,叛軍陷入群龍無首尷尬境地,很快便土崩瓦解。 隨后,韓愈繼續發揮他做“政委”的實力,用他極強的溝通能力,不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勸降了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使之歸順朝廷。被韓愈的口水淹沒的王承宗,還主動上交了兩個州的地盤。 大功得立后的韓愈高興極了,可他忘了,人在盛景中時,恰恰是最要謹慎的。就在這平叛兩年多后,他犯了一個大錯,這個“大錯”,差點讓他掉了腦袋。 原來,819年正月,唐憲宗突然讓太監杜英奇,帶30宮人跑去鳳翔把佛骨迎回來了。他還做了計劃:佛骨接回后,先在皇宮保留三日,然后送各大寺院巡回展出。 這事讓本就尊儒不喜佛的韓愈不滿,尤其,他還發現:這事把老百姓整瘋了,有的老百姓為了這象征國泰民安的佛骨,把錢全部捐了出去,還有的百姓竟焚頂燒指,斷臂挖肉,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 韓愈大發感慨,他意識到:這事再這么發展下去,老百姓要遭殃不說,大唐的國運也會受到影響。同時,一直以來都在為儒家文化被道、佛壓制而苦惱的韓愈,也一直在等待著這樣的機會。 韓愈于是又熬了幾個夜,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上疏直諫。這篇文章文采斐然,說理透徹,唯一的缺點是:對于皇帝而言,這些話,形同于打臉。想想,韓愈一會說皇帝信佛會短命,一會說皇帝啥都不懂,一會威脅皇帝趕緊把佛骨燒了。 韓愈還說:迎佛骨這種事情,簡直是“傷風敗俗,傳笑四方”。 唐憲宗 說實話,所有讀過這篇《諫迎佛骨表》的人都得承認:韓愈寫此文時,多少有些膨脹了??上胂耄蛎浺舱#瑒倓傄晕墓俚纳矸萘⑾缕脚阎Γ懿慌蛎泦?? 膨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韓愈的代價是“龍顏大怒”,大怒的唐憲宗要求立刻將韓愈斬首。好在,裴度等人力保韓愈,加上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力,韓愈終免去一死。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韓愈被貶到了潮州做刺史,這個職位相當于現在的市長。 不用說,被貶潮州之際,已滿50歲的韓愈又免不了寫詩表達自己的郁悶之情。他還在詩里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是做好了死在潮州的準備了。 從來“置之死地而后生”,做好了死的準備的韓愈,在潮州該干嘛干嘛,他興辦教育,獎勸農桑,為了解決教育資金問題,他還把自己那點可憐的俸祿也捐出去了。 韓愈的舉動感動了全體潮州人民,他們紛紛團結起來搞建設。一時間,潮州煥然一新。韓愈見此情景,自然也高興不已。 人在高興的時候,總有好事發生。就在韓愈被貶潮州僅僅幾個月后,力主迎佛骨的唐憲宗辭世了,唐穆宗繼位:沒錯,韓愈的機會來了,他召回了韓愈。 唐穆宗繼位一年后,韓愈又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機會:河北發生了叛亂,韓愈再次本著“為君分憂”的原則,想出了一個勸降的好點子。 這個點子就是派人去跟叛軍頭子王廷湊談判,讓他歸降朝廷。 不用說,唐穆宗聽到這法子后大喜:“如此甚好,朕不用費一兵一卒就可平叛,豈不美哉?!边@個點子,就如同一群老鼠商量如何給貓系鈴鐺是一樣,法子是好法子,可關鍵:誰能去冒著危險系鈴鐺呢? 要知道,此前被派去平叛的驍勇將軍牛元翼,可是被王廷湊的叛軍打得抱頭鼠竄啊。你打都打不過人家,還想去勸降人家?這可能嗎? 韓愈不僅認為“把握很大”,而且還愿親自前往勸降王廷湊。他對皇帝說:
韓愈口才出眾,唐穆宗瞬間被他說服了,當即任命他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這次平叛,表現得亦是極其出眾。他抵達鎮州見到嚴陣以待的王廷湊和眾叛軍,從容而正色地訓斥道:“皇上讓我來任命你為節度使,你們這是干什么?!” 韓愈的長相大氣,天生有一種威儀感,他此話一出,王廷湊就有些被他壓住了,道:“這是士兵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韓愈見狀又“蹬鼻子上臉”地罵起來了:
韓愈連皇帝都敢罵,自然不會怕區區王廷湊,自然也鎮得住。 韓愈僅用幾句話,就把王廷湊給折服了,他當即表示愿歸順唐朝,聽從皇帝領導。 一場叛亂如此輕松就解決了,唐穆宗高興不已,當即就給韓愈升官了,一年后,又將剛剛升為吏部侍郎的韓愈,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從三品)。 此時的韓愈,算是真正實現了自己自小的理想:做人中之首。 相比平叛為韓愈帶來的聲名,韓愈推行的古文運動,更是讓他聲名鵲起。韓愈之前,道家、佛家興盛,而讀書人最為尊崇的儒家卻落入下風。 韓愈之前,也有不少讀書人提出過文學復古主張,試圖讓弱勢的儒家能重新強勢起來??上?,他們的希望最終都落了空。 韓愈在復興儒學前,看透了一個事實:當下的儒學之所以無法形成影響力,乃是因為駢文盛行。所謂駢文是一種文體,講究對仗工整、韻腳平仄和對聯類似,這樣的文讀起來爽,但卻不利于情感的發放。 而文,最重要的乃是一個“情”字,因為“情”對接是人性、倫理,也只有“情”能打動天下人,形成真正的影響力。 韓愈看懂了:如今的文,被駢文封印了。如何沖破封印,乃是讓文掙脫出駢文這種形式。于是,韓愈開始寫作散文,散文長短隨意,以意境、內容本身為先。 韓愈大力提倡的古文運動,實際就是“打倒駢文”。而這種文體,實際與當今的白話散文一脈相承。某種程度上,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是今世能讀到魯迅、老舍等作家的傳世文章的前提。 韓愈倡導古文,自己自然得瘋狂產出,他夜以繼日地寫作。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他才成了《古文觀止》第一人:被收錄24篇文章,遠超蘇軾的17篇。他被收錄的文章,比整個明朝文人作品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 而他創造的成語更是多到驚人,達到331個之多。如坐井觀天、悲天憫人、耳濡目染、垂頭喪氣、舉手之勞、落井下石、無理取鬧、一落千丈、飛黃騰達、地大物博等成語,都是他創造出來的。 如此韓愈,難怪能成為蘇軾、白居易、杜牧等大家的偶像呢!蘇軾曾夸贊韓愈說:
蘇軾作《潮州韓文公廟碑記》 的確,從文上而言,他提倡的古文運動,重振了天下文風;而他的“道統說”實現了儒學的復興;他的不怕死,敢于忠直諫言,更是讓他擁有了超越一切的魄力;他平叛時的表現,更是證明他的勇氣、智慧,早已超越了三軍統帥。 如此韓愈,縱使晚年污點再多,其死籠罩再多的“黑爭議”,又有何妨呢?如此韓愈,被宋神宗追封為昌黎伯,并準其從祀孔廟,受天下人祭拜,又有何奇怪的呢?!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