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湯是傷寒厥熱下利的一個經典方劑,其基本病機是厥陰肝熱郁,反倒下入腸胃,導致濕熱凝滯不通而下利厚重。 但因厥陰肝之下端,以脂膜系統下連胞宮血室,上連厥陰心包,而心主血,肝主疏泄,如果肝膽之邪熱郁滯,則必然隨肝之疏泄而下入血室,則會導致邪熱迫血下行而崩漏。 肖女士,31歲,月經數月不至,來則一個月不停,淋漓不斷,血色鮮紅,西醫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病史遷延2年。 問診:體型較胖,面容萎黃,平素喜食辛辣油膩,頭暈,易汗出,心煩少寐,身重困倦,大便黏膩,小便黃。常常感到口渴飲水多。 舌診:舌紅苔黃膩。 辨證:此證屬濕熱阻滯,邪熱下擾血室而導致的崩漏。其病因是過食辛辣油膩,損傷脾胃,釀生濕熱;濕熱蘊結胞宮,濕性黏膩與血相結,導致經血淋漓不斷。熱擾心胸,乃煩躁少寐;熱邪內積,破邪外出,乃易汗出;舌紅苔黃膩皆濕熱之象。舌紅心煩為陰虛,舌苔黃膩為濕熱,頭暈容易出汗大年粘滯是胃濕熱阻滯。 屬于厥陰濕熱下入血室。方用白頭翁湯:白頭翁30 黃連10 秦皮10 黃柏10 單位克,水煎,日1劑,分三次服。此方重點以白頭翁、黃連為君,黃柏、秦皮次之;白頭翁配伍黃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秦皮苦寒澀,具有收澀之性,澀以固脫,與祛瘀生新之白頭翁相輔相成。 服藥12劑后,崩漏血止。因為患者病情遷延兩年,氣血俱虛,所以止血厚需要調理氣血進行鞏固,需要補血活血、清熱滋陰且固護陽氣。 方用當歸15 生地黃10 地榆10 牡丹皮10 龜甲10 艾葉10 紫石英10 ,服藥7劑,月經周期恢復,經量正常。 此方當歸補血活血;牡丹皮、生地黃、地榆相須為用,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清熱之中有散血之功,兼具養陰之力;龜甲育陰潛陽,固攝沖任;加入溫熱之艾葉、紫石英,溫經止血,矯正寒涼過傷之弊以固護陽氣。 按:青少年婦女腎氣腎陰不足,易出現陰虛火旺,導致擾動血室導致崩漏。青春期崩漏,陰虛血熱者多見,往往兼夾血瘀,使熱瘀交爭,經血不凈。 白頭翁湯在傷寒論中原用于治療厥陰下利后重,本案用于治療崩漏療效立竿見影,其原因在于,厥陰下利后重的本質,是因為厥陰血虛而肝膽熱盛而瘀滯,不能疏泄,反而下入下焦,厥陰肝上連心包,下連沖任血室,厥熱下入,要么入于腸胃,與脾濕相并而下利厚重,要么入于血室,擾動沖任而崩漏下血,或熱入血絡敗血而便膿血,其病機相同,所以都可以用白頭翁湯治療。 足厥陰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交會任脈,聯絡胞宮,對胞宮的生理功能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醫學衷中參西錄》:“血崩之證,多有因其人暴怒,肝氣郁結,不能上達,而轉下沖腎關,致經血隨之下注者,故其病俗亦名之曰氣沖。” 白頭翁湯證的病機就是厥陰肝凝滯不通,濕熱下注,其作用不僅僅是清熱利濕,還具有疏通肝膽的作用。白頭翁苦寒而兼有辛形,能平肝風,兼能治多種出血,佐以黃連、黃柏清熱涼血,祛瘀生新;“秦皮色青,氣寒,味苦,性澀”,具有降火收斂肝止血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