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t's Day 1974年,開國上將陳明仁在北京溘然長逝,臨終前他提出一個愿望,希望自己死后能夠和前妻合葬。作為陳明仁的現任妻子,肖毅聽了丈夫的遺愿并沒有感到驚訝,其實在很早以前,她就已經猜到丈夫的想法,并且開始為之打算。 丈夫離世后想與前妻合葬,肖毅為何絲毫不介意,反而還極力促成? 肖毅出生于湖南醫學世家,父親是國內著名的外科專家,也是國內首批為數不多的國際外科學會會員。受父親影響,肖毅高中畢業后考入湘雅醫科大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撲在醫學研究上。 經過六年的寒窗苦讀,肖毅在婦產科專業上掌握了扎實的醫學基礎,畢業后留校兼任湘雅醫院婦產科醫師。 ![]() 1950年,肖毅接到一個罹患癌癥的病人,是陳明仁將軍的夫人謝芳如。原本肖毅以為像陳明仁這樣過慣了戰場生活的人,對于妻子生病住院并不會在意,然而陳明仁之后的表現,讓肖毅對軍人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觀。 謝芳如住院不久,陳明仁就趕到醫院,除了給妻子加油打氣外,還與肖毅討論病情。陳明仁不時從口中說出的專業名詞,讓肖毅大為驚訝:“看來這個軍官是真正關心妻子的。” 和謝芳如相處的時間長了,肖毅對于陳明仁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陳明仁和謝芳如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兩個人婚后感情日漸深厚,陳明仁當年決心投考黃埔軍校,全家人都反對,只有謝芳如一人支持,為此還將娘家的豬賣掉給陳明仁籌措路費。 進入黃埔軍校后,陳明仁很快就成了黃埔生中的佼佼者,深得蔣介石青睞。蔣介石本有意撮合陳明仁和廖仲愷的女兒,結果陳明仁堅決拒絕了蔣介石的好意,不做陳世美。 ![]() 后來陳明仁將妻兒都接到了自己身邊,還手把手教謝芳如學文化,讓她成了自己得力的賢內助,陳明仁手下官兵都戲稱謝芳如是“半個軍長”。陳明仁在湖南起義上猶豫不定,最后還是謝芳如堅定了陳明仁的信心。 在謝芳如臨終前,曾給陳明仁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死了以后,你能找上肖醫師這樣的人就不錯了。” 1952年,肖毅前往北京進修,師從婦科專家林巧稚。陳明仁趁著到北京開會的機會,總會去看望肖毅,邀請她參加宴會和跳舞,履行了謝芳如彌留之際的祝愿。 經過多次接觸,肖毅和陳明仁的感情逐漸融洽。經組織批準,49歲的陳明仁和33歲的肖毅結為夫婦。婚后,肖毅雖然沒有為陳明仁生下一兒半女,但兩人相敬如賓,肖毅也將陳明仁的兒女視若己出。 ![]() 陳明仁被查出癌癥后,肖毅日夜守候在病床前細心照料,直到陳明仁病逝。之后肖毅沒有再婚,而是和保姆相依為命,全身心地撲在了工作上。為了實現丈夫與前妻合葬的遺愿,肖毅作出了一個決定,自己去世后將遺體捐獻給醫院,作為自己對國家的最后一點貢獻。 2001年肖毅病逝。8年之后,中央批準了陳明仁家屬的請求,將陳明仁的骨灰從八寶山移出,遷葬回家鄉,與前妻謝芳如合葬在一起。肖毅的良苦用心終于得以實現。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