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伴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乃至走向海外,我國基建能力名聲大噪,成為有名的基建狂魔; 這其中,鐵路是最名副其實的代表; ![]() 我國高鐵網絡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鐵路建成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尤其是高鐵,我國已建成了全世界最完善、發達的高鐵網絡,投入運營長度超過4.5萬公里,占全世界6.3萬公里已建成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 建設里程長,建設速度快,可以說是我國作為基建狂魔最突出的兩個特點,比如我國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京滬高鐵,這條高鐵連通我國兩大城市北京與上海,全長1318公里,建設工期只有2年多,2008年4月18日開工,2011年6月30日就正式開通運營了; ![]() 世界各國高鐵里程排名 而我國第一條高鐵是京津城際鐵路,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也就是說,從首條高鐵建成,到今天成為全球獨一檔的高鐵強國,也才過去了16年而已。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我國卻有一條鐵路跟基建狂魔的兩大特點“格格不入”; 這就是大瑞鐵路。 大瑞鐵路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省,東端起點位于大理,向西延伸至瑞麗,一方面,相比其他鐵路,這條鐵路并不算長,全線共設置了27個車站,全長只有約330公里,在我國龐大的鐵路網絡里真的一點也不顯眼; ![]() 大瑞鐵路 另一方面,大瑞鐵路的建設工期卻長得出乎預料; 鐵路以保山市為節點,大致可以分為大理-保山以及保山-瑞麗兩段,其中大保段長約133公里,2008年6月開工,保瑞段長約196.4公里,2015年12月開工,截止目前,大保段已經于2022年7月建成,而保瑞段仍在建設。 ![]() 大瑞鐵路線路圖 這可就有意思了! 從2008年至今,我國已經建成了長達4.5萬公里的高鐵網絡,而幾乎同時開工的大瑞鐵路(這可是條普鐵,設計時速只有每小時140公里),經過16年建設,卻仍然未能全線開通…… 難道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在這條鐵路“失效”了嗎? 全城探秘的答案是,未必; ![]() 建設中的大瑞鐵路 甚至恰恰相反,大瑞鐵路的修建歷程,才真正出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 為啥這么說呢? 全城探秘仔細查找了資料,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復雜的地形條件,讓大瑞鐵路全線橋梁隧道數量超過150座,橋隧比高達75%。 地處我國西南的云南,原本就山地高原眾多,橫斷山脈和云貴高原覆蓋了全省絕大部分區域,地形條件非常復雜; ![]() 南北向的橫斷山脈阻斷東西交通 尤其是橫斷山脈,其整體呈南北走向,縱貫我國西藏、四川以及云南等省區,它由多條平行走向的山脈組成,是我國長度最長、寬度最寬的南北向山系,由于當中還夾雜著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大河,形成了山脈-河谷交替分布的獨特地形,橫斷山脈的海拔高度在291-7556米之間,落差非常大; 比如瀾滄江河谷的落差超過1000米,怒江河谷落差達到2000米左右,而金沙江部分河段的落差更是達到2000-2500米; ![]() 橫斷山脈里的河谷 為什么叫橫斷山脈? 就是因為它橫斷了東西向交通。 而大瑞鐵路,則是第一條自東向西穿過橫斷山脈的鐵路,它全長僅330公里,但卻不僅穿越了蒼山、怒山以及高黎貢山等高大山脈,也需要跨過怒江、瀾滄江以及西洱河等河流; ![]() 大瑞鐵路需要跨過多條河流 跨越高山需要修建隧道 跨越大河修路架設橋梁 由此也不難想象,這條鐵路沿線的橋梁隧道將會非常之多! 據統計,大瑞鐵路全線共有44座隧道,長度加起來達到216.08公里,橋梁數量更是高達108座,全長36.335公里,二者相加,橋梁和隧道數量達到152座,總長度則超過252公里,相當其330公里全長的75%; ![]() 大瑞鐵路沿途橫截面圖 正常來說,一條隧道或者一座橋梁,都可能成為一條鐵路的建設難點和控制性節點,甚至決定著整個項目的建設工期,而大瑞鐵路的隧道和橋梁不是1個2個,不是10個8個,甚至也不是30個或者50個,而是152個! 更何況,這些隧道橋梁也不僅僅是數量多,質量也杠杠滴,一些數據放眼全世界都相當罕見; ![]() 比如大瑞鐵路的“咽喉”工程瀾滄江特大橋,大橋全長528.1米,其中主跨342米,共使用了8.5萬立方米的混凝土、1.4萬噸的鋼,為了固定橋梁結構,使用的高強螺栓就高達11.52萬套。 大瑞鐵路的另一個控制性工程是高黎貢山隧道,高黎貢山南北長440公里,東西寬在15-40公里之間,怒江在山脈中切出的河谷深達2000米左右,高黎貢山隧道就位于怒江河谷西岸,所在區域的相對高差達到1700米,而高黎貢山隧道本身就是亞洲最長的隧道之一,長度達到34.5公里,施工難度非常大。 ![]() 高黎貢山隧道 全城探秘覺得,這樣一條鐵路,我們敢建并能建,本身就已經是強大基建實力的體現了。 第二,復雜的地質條件,讓大瑞鐵路的隧道橋梁還面臨各種地質威脅,建設標準和難度更高。 橫斷山脈之所以能“橫斷東西交通”,除了地形復雜,也就是眾多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以及大河形成的深谷之外,更關鍵的原因還在于,這片區域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是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之一,地質條件也非常復雜; ![]() 我國地震帶分布,大瑞鐵路沿途屬于橫斷山脈所在地震帶 往大了說,過去一千多年里,橫斷山脈所在區域發生的破壞性地震多達26次,其中有20次震級超過6級; 具體到大瑞鐵路的建設過程,由于鐵路穿越了地質斷裂帶,挖掘隧道時也會面臨更多問題。 ![]() 大瑞鐵路需翻過高黎貢山 比如大柱山隧道的修建過程中,就出現過多次涌水涌泥、高地熱等危急情況,2009年8月隧道燕子窩斷層區域施工時發生涌泥,泥石流從潰口噴出,僅用五六個小時就將一段長度超過200米、高6米的隧洞灌滿; ![]() 大柱山隧道涌水 2013年9月,大柱山隧道又發生大涌水,涌水速度達到每小時1500立方米,一天涌水量將近6萬立方米,相當于30個標準泳池的水量; 而在2015年6月,隧道挖掘時又遇到了長達3.5公里長的高地溫區域,施工區域的溫度達到28-42攝氏度,同樣對工程建設是個極大考驗。 上面提到的高黎貢山隧道,地質情況之復雜,比大柱山隧道也不遑多讓,需要穿越多達19條活動斷裂帶以及18種不同巖層,隨時都面臨著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等復雜地質條件造成的突發狀況; ![]() 高黎貢山隧道 也正因如此,高黎貢山隧道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之一,甚至成為了業內公認的“地質博物館”。 所以,大瑞鐵路為啥工期這么長? 一個長度僅156米的燕子窩斷層,因復雜的地質條件,需要花費26個月才挖通,這就是縮影,甚至由于沿線地形、地質條件太復雜,2014年,專門對對部分建設內容進行了調整,同樣也對工期有所影響。 ![]() 第三,看似跟基建狂魔身份“格格不入”的大瑞鐵路,實際上卻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堪稱我國基建實力的驕傲。 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困難才能進步; 大瑞鐵路沿線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雖然使得其建設工期非常漫長,但在不斷解決問題和困難的過程中,很多相關技術卻取得突破,轉化成我國強大基建實力的一部分。 最為典型的,就是目前仍在建設的高黎貢山隧道; ![]() 高黎貢山隧道是亞洲最長的鐵路隧道 一方面,高黎貢山隧道的選線過程就非常漫長,經過5年比選研究,先后規劃了多達24條線路,最終才確定了如今的選線方案; 另一方面,高黎貢山隧道的施工方案也經歷了長時間的研究才確定,經過5年的地質深化研究以及技術方案論證,先后提出超過30個方案進行系統比選,最終確定了目前TBM+鉆爆法結合的隧道施工方案及貫通平導+豎井+斜井的輔助坑道方案。 ![]() 高黎貢山隧道1號斜井 因此,自2015年開工后,高黎貢山隧道創下了多個同行業第一以及技術空白:
![]() 可見,大瑞鐵路雖然工期漫長,但并非“碌碌無為”,這些為修建高黎貢山隧道以及大瑞鐵路而不斷取得突破的技術、彌補的空白,為我國的鐵路建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早已轉化為我國強大基建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某種程度而言,大瑞鐵路雖然尚未竣工,但作為世界上最難修的一條鐵路,它已經稱得上我國基建的明珠。 當然,大瑞鐵路一旦建成,意義將更加重大! ![]() 大瑞鐵路東端接入我國國內鐵路網絡 一方面,從云南省內角度來看,大瑞鐵路連通大理和瑞麗,建成后,兩座城市之間來往將更加便捷,從現在的6小時縮短到2小時左右,而云南西部區域也將結束不同火車的歷史; 另一方面,從更大范圍來看,大瑞鐵路東端將與我國國內鐵路網絡連通,西端則走出國門連通中緬國際鐵路,成為中南半島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大瑞鐵路是泛亞鐵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憑借這條鐵路,云南將成為我國同樣印度洋最便捷的省份,成為我國內陸與東南亞、南亞以及印度洋來往的重要節點和橋頭堡,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如今,大瑞鐵路大保段已經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運營,到2023年7月,累計發送旅客194.5萬人次,貨運總量則達到300.71萬噸,已經發揮出明顯的作用,而仍在建設的路段里,作為控制性工程的高黎貢山隧道也挖掘過半,剩下的大約15公里正在加緊施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