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白癜風,又稱「白癜」,在中醫屬於「白斑」、「風斑」等範疇。中醫認為其發病主要與氣血失和、肝腎不足及風邪侵襲有關,核心病機為「氣血失和、陰陽失衡」。治療重點在於調理全身,恢復皮膚色素的生成功能。 一、中醫病機分析 1.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氣血充足,則膚色光澤」。若氣血虛弱,皮膚得不到充足的滋養,色素無法正常生成,便出現白斑。 表現:皮膚白斑邊界清晰,伴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 2.肝腎不足 肝主疏泄,腎主藏精,二者協調對皮膚的健康至關重要。肝腎虛損可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足,形成白斑。 表現:白斑多見於面部、四肢,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 3.風邪外襲 中醫認為風邪侵襲肌膚,阻滯氣血運行,導致局部皮膚失養,形成白斑。 表現:白斑擴散迅速,伴瘙癢感。 二、治療原則 1.調和氣血:通過補益氣血,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況。 2.疏肝健脾:調整肝脾功能,促進氣血運行。 3.補腎填精:加強腎的滋養作用,恢復陰陽平衡。 4.祛風活血:祛除風邪,活血通絡,促進色素生成。 三、中醫治療方法 1. 中藥治療 (1).氣血虛型白癜風: 方劑:四物湯合補中益氣湯。 常用藥材:當歸、熟地黃、黃芪、白芍。 功效:補氣養血,滋養肌膚。 (2).肝腎不足型白癜風: 方劑:六味地黃丸加首烏、女貞子。 常用藥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何首烏。 功效:滋陰補腎,調和肝腎。 (3).風邪外襲型白癜風: 方劑:祛風散合補陽還五湯。 常用藥材:防風、羌活、川芎、當歸。 功效:祛風活血,通絡消斑。 2. 外用療法 (1).中藥洗劑:選用補骨脂、蒺藜等藥材煎水外洗,促進色素生成。 (2).中藥塗抹:補骨脂酊、白蒺藜粉外敷患處,可刺激色素細胞活性。 3.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血海、三陰交、曲池、白癜風專用點刺(如阿是穴)。 功效:活血通絡,調節氣血運行。 4. 食療輔助 (1).宜食: 富含黑色素的食物:黑豆、黑芝麻、海帶。 增強免疫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瘦肉。 肉。 (2).忌食: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 含維生素C過多的食物,如橙子、柚子,因其可能抑制色素生成。 四、日常注意事項 1.避免外界刺激: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強烈日光下,防止白斑擴散。 2.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對病情的影響。 3.規律作息: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4.適量運動: 增強體質,促進氣血運行。 |
|
來自: 怡園藏玉 > 《精一書院中醫藥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