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桑葉的性味功效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效】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主治】外感風熱、目赤腫痛、頭暈、眼昏花、干咳等癥。
本藥常用于以下傳統方劑:
①桑菊飲: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葦根,治療輕癥感冒;
②桑麻丸:桑葉、黑芝麻,治療肝陰不足的眼目昏花;
③桑杏湯:桑葉、杏仁、象貝、沙參、山梔、豆豉、梨皮,治療燥傷氣分,干咳無痰。
【太長不看版】桑菊飲,桑杏湯這兩個名方用其為主藥,可以治療風熱外感,可清肝潤肺而止咳,其常用于降肺氣而止汗,白睛溢血也常重用其可快速佐金平木,降肺清肝而止血。其用于泡茶養生可以清肝潤肺,美容養顏,外洗可明目止眼瘙癢,洗頭可烏發、防脫發。
霜桑葉的臨床運用
1、降肺氣
1.1 降肺氣而關毛孔,是止汗神藥
那么,清肺就可以治療肺熱、肺火,斂肺可以助肺氣關閉,外合皮毛腠理,所以它就可以止汗。桑葉止汗在歷代本草都有描述,但是唯獨在教材里面只字未提,這是非常錯誤的。為什么呢?因為按照教材的說法呢,桑葉是一個辛涼解表藥。事實上它不是解表藥,它是闔表藥,闔表就是把毛孔關上的藥,它不是開毛孔的藥。如果是春天的桑葉,它可以開毛孔,秋天的桑葉它是關毛孔的。這是重要的一個理論區別。那理論上如此,實際上也是如此,桑葉在《本經》里面就說到,桑葉是“止寒熱汗出”是吧?歷代本草大家可以看看,這是從《本經》一直到明清的很多本草著作里面,都有桑葉止汗的醫案。直接研成粉吞服,或者是煮湯喝,或者稍加配伍,甚至單味藥就有止汗的作用,這是一個止汗神藥。
1.2 降肺氣而止咳平喘
還有一個,它的肅降之氣,肅是收縮,降是下行,降肺就可以助肺氣下行,所以可以止咳平喘,比方說桑杏湯。
2.潤肺
2.1潤肺而止咳,治咽干咽癢
那潤肺呢,潤就是給肺補充水,它是一個又清熱又養陰的藥。潤肺當然是可以治療肺的干燥癥,肺熱肺燥的咳嗽,在臨床非常常見,肺熱肺燥了以后,患者第一個癥狀就是咽干。不僅咽干還經常咽癢,請大家注意咽癢這個癥狀,癢是有熱的表現。叫“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有的人說“皆屬心火”。
熱從喉竅上沖,他不僅咽喉癢,他可能會鼻子癢,有的可以沖到眼睛,眼睛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好像是過敏癥狀,其實過敏是一個假象,我們通過這些假象要分析出來它的癥狀,它的主要原因是肺熱肺燥、干燥咳嗽,那典型的處方就是清燥救肺湯。
我們其實用一個藥就可以把它搞定,就是用霜桑葉。如果要好一點,我們霜桑葉加冰糖,這就是又甜又潤的,涼涼的潤肺的藥。民間的用法就是梨子蒸冰糖,很好,霜桑葉加上呢,效果更好,還可以加貝母。
3.佐金平木而清肝膽
3.1秋金之氣,來解春夏溫熱之邪
桑菊飲第二個間接功效就是,桑葉可以“清金制木”也叫“佐金平木”,有肝膽的問題,我從肺來治,比方說,桑菊飲就是個代表。桑菊飲是治療春溫或者風溫初起的,吳鞠通先生在《溫病條辨》里面就詳細解釋了,為什么桑菊飲可以治春溫或者風溫呢?它是用的辛涼秋金之氣,來解春夏溫熱之邪。就是用秋氣來治春氣。那同理,大家會舉一反三,就會知道,你會用春天的氣,治秋冬的病,這就是一個對家治法。那么桑菊飲是一個經典的,叫辛涼輕劑
桑葉有消炎作用,菊花有退熱作用,清熱菊花比桑葉強,消炎桑葉較菊花強。桑、菊同用,優勢互補,達到抗炎解熱的效果,以治療感冒、上感。
3.2平肝潛陽而治風
桑葉可以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或者肝陽化風,它也可以治療肝火上炎,或者是肝火外溢皮膚引起的蛇串瘡,或者是風氣一動,就會出現相關病癥,比方說風疹,西醫叫做“過敏性蕁麻疹’,有很多過敏性蕁麻疹病人,他風一吹身上就起皮疹,或者在冷熱交替的氣候,或者是春季多發。
曾經有一個老太太,她得的過敏性蕁麻疹有十幾年,因為得這個病啊,哪都不敢去,她一出門就容易犯這病,那最后就用霜桑葉,在補氣養血的基礎上加這一個藥,吃了三天以后她就明顯緩解,再吃一個星期就沒再發,那我們給她鞏固以后,讓她做那個丸藥,就是做成桑葉配芝麻,讓她吃上的一到三個月,最后她好好的,現在到處跑,想去哪去哪。
那跟風有關的,比方說風一吹流眼淚,這個跟肝也有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桑葉。比方說我們桑葉來洗眼睛,或者桑葉內服。桑葉用水稍微煮一下,或者泡一泡,用來洗眼睛,效果非常好,它有明目的作用,這是它的外治法。
3.3清肝而止血,治療白睛溢血
桑葉重用30-60g,可以治療白睛溢血,即球結膜下出血,因白睛屬于肺,白睛溢血多為肝火犯肺所致,所以常用桑葉重用來治療。
桑葉還可以明目,治療眼昏花,《本草經疏》云其“經霜則兼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本草綱目》記載其“煮汁熬膏服,明目長發”。桑、菊同用治療高血壓、眼疾患引起的頭暈目糊,配合決明子、枸杞子、黃芩等,有一定效果。
案例:
”陳某,女,53歲,湖北十堰人。左眼結膜下出血15天,加重2天。
患者15天前晨起時發現結膜下出血,不伴疼痛、流淚,不伴視力下降、眼前黑影,至本市三甲醫院眼科就診,診斷為“急性球結膜下出血”,予以抗生素及丹參靜滴1周,出血癥狀稍好轉,積血顏色轉暗。2天前吃火鍋后,上癥加重,結膜下大片鮮紅色出血,經治療基本無效,后來我處就診,就診時患者精神緊張,左眼白睛外側出血明顯,上半部分為鮮紅色,下半部分呈暗紅色,舌尖紅,苔薄黃,左關郁澀,右寸浮滑。
診斷:白睛溢血(肝火犯肺,熱傷血絡)
分析:更年期女性,平素心情焦躁,肝火較盛,加之正值秋令,內有郁木之火,反侮肺經,外有秋燥之邪,傷及肺液。燥火隨肺氣宣發,白睛血絡受熱所迫,破而出血,當清肝肺之火,以達釜底抽薪之效。
處方:
霜桑葉60g,生麻黃3g.3劑。
方解霜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與病機絲絲相扣。用生麻黃作用有二:其一,肺受肝木所侮,通過生麻黃使肺氣宣發,金自能克木,肝火不清而自消;其二,大劑量桑葉配少量麻黃,麻黃性溫,能防桑葉性涼留瘀之弊,且利于陳舊性出血的吸收。
療效:服1劑后,白睛上半部新鮮出血漸吸收,下半部顏色變淺,3劑后,出血全部吸收,清淡飲食,忌辛辣,同時保持心情愉快,梔子泡水代茶飲一周,鞏固療效。
按:“球結膜下出血”又稱“白睛溢血”,不同于急性結膜炎,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多發于春季,為季節性傳染病。而“白睛溢血”沒有傳染性,屬于內熱迫血妄行所致。紅眼病在此方基礎上加蒲公英、蒲荷即可取效。
保健茶飲與藥膳
桑葉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有降糖作用。臨床對輕癥糖尿病,可煎湯代茶飲服,作為日常保健使用。
桑葉湯汁清香,略帶甜味,藥性涼,色香味可口,可制作藥膳,用于煲湯中,如羊肉湯、什錦湯等中,能減少某些食物所生的內火。
《本草撮要》言其“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治盜汗,洗眼去風淚。"
桑葉是蠶的主食,能使蠶蛻皮而生長發育而變態。桑葉含有激素類的成分,能使昆蟲蛻皮,也能使人產生新的表皮,這一作用可以用來美容,對經常上火,臉有色素沉著的婦女,常用桑葉泡茶飲,既可清火,又可退斑美容。
霜桑葉的各種外用法
1.霜桑葉洗頭,可烏發、生發
用桑葉來洗頭發,它可以達到烏發和生發的作用,在歷代的本草里面有很多記載。單利用桑葉就有用,如果要增加功效,就桑葉配側柏葉、桑葉配薄荷葉,洗上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的頭發烏黑發亮,而且脫發的地方又會長出新的頭發,這個效果非常好。這比生姜效果作用還好,為什么呢?
發上屬火,眉橫屬木,須下屬水。在《醫宗金鑒》里面有詳細的介紹,有《四診心法要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瞧一瞧。那么在這里面呢,我們把火一泄,水補上來,那頭發自然就生出來了!
2.霜桑葉做枕頭,可醒腦開竅,防治腦血管病
有的人肝陽上亢以后呢,肝火上炎、肝陽化風、血壓增高,腦血管有可能會壓力比較高,我們一看這個人,面赤如妝,或者面色潮紅,兩個眼睛充血。我們需要給他醒腦開竅,清利頭目。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光洗頭是一個方法,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做成枕頭,加點綠豆,放點菊花,或者薄荷葉,做一個“醒腦開竅枕”。實踐證明呢,這種枕頭可以有效的防治很多腦血管病,包括中風后遺癥。
3.霜桑葉燒灰外涂,可治療燙傷
另外一個用法就是,也可以治療燙傷,我們把桑葉燒成灰,存性,放到油里面一拌,然后外擦,有治療燙傷的作用。
用藥宜忌
桑葉畢竟是一個涼性的藥,尤其是到了冬天,初冬或秋末以后呢,它的性寒涼,越涼越潤,它容易傷脾胃的陽氣,而且長期服用,它可能會助濕,所以有脾胃陽虛加寒濕的人,是要慎用或忌用的。
另外呢,我們用桑葉的時候,應該說90%以上的藥店里的藥,包括很多醫院的藥,桑葉都不知道它啥時候收的。不知道啥時候收的,它的功效是會打折扣的。當然你要是辛涼發散,你用也可以,如果想達到平肝潛陽,我們說的清斂降潤的這個作用,那就不一定了。所以需要用霜桑葉才能確保藥效。

I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