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竹齋、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杭州西泠印社猶如四顆璀璨的明星,它們不僅是藝術的殿堂,更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者。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老字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深入探究它們的歷史沿革、經營模式以及文化傳承方式,對于理解中華傳統藝術的發展脈絡以及當代藝術市場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十竹齋始創于明代萬歷年間,距今近400年,創始人胡正言原籍徽州休寧,后寓居南京。胡正言曾官至中書舍人,棄官后專注藝術,在雞籠山側的“十竹齋”中創造了“饾版”和“拱花”兩種制版印刷技法,輯印《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開創彩色套印新形式,成為我國水印復制藝術的初祖。
在歷史的長河中,十竹齋雖未經歷公私合營,但發展歷程波折不斷。1962年江蘇省文化局決定恢復這一明代老字號,2013年正式劃歸南京市文投集團,成為國有企業。如今,它已發展成為集藝術機構、出版社和藝術館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平臺,致力于傳承和推廣水印木刻技藝。
在歷史的長河中,十竹齋雖未經歷公私合營,但發展歷程波折不斷。1962年江蘇省文化局決定恢復這一明代老字號,2013年正式劃歸南京市文投集團,成為國有企業。如今,它已發展成為集藝術機構、出版社和藝術館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平臺,致力于傳承和推廣水印木刻技藝。在當代,南京十竹齋的經營模式呈現多元化與專業化并行的特點。在藝術創作與傳承方面,專注于水印木刻技藝的研究與創新,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其出版業務圍繞傳統藝術展開,出版了大量與水印木刻、書畫藝術相關的書籍和刊物。在拍賣業務上,2024年成績斐然,成交率高達90%。拍品涵蓋瓷器、玉器、書畫等多個門類,如明崇禎青花百子圖貼塑獸足筆海、清康熙天藍釉柳葉瓶等重點拍品,以及錢松嵒的《黃山松云》鏡片等書畫作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體現了其在藝術品市場的專業眼光和市場影響力。此外,俞敏洪等企業家對十竹齋拍賣(北京)持股33%,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其經營,為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北京榮寶齋的前身松竹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創始人莊虎臣自幼在琉璃廠“松竹齋南紙店”學徒,后在1893年松竹齋倒閉后受董事之托創辦榮寶齋并任經理。1894年,“松竹齋”正式更名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1950年公私合營,“榮寶齋新記”成立,1952年轉為國營,現隸屬于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綜合性文化央企。榮寶齋在歷史發展中與眾多文人墨客往來密切,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為他們提供展示作品的平臺,積極參與書畫創作與推廣,成為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傳播者。作為綜合性文化央企,榮寶齋的經營模式具有全方位布局的特點。在書畫經營方面,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人脈資源,經營著眾多名家書畫作品,是書畫收藏愛好者的重要選擇地。其展覽業務頻繁,舉辦各類高質量的書畫展覽,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參觀。在拍賣業務上,2024年秋拍成果顯著。書畫專場中,齊白石的《金秋蔬果圖卷》拍出3220萬元高價,還有黃賓虹、韓美林、范曾等眾多名家作品也有出色市場表現。此外,現當代藝術專場和古籍善本專場也各有亮點,秉持學術引領市場導向,贏得藏家認可。榮寶齋(深圳)于2022年榮寶齋350周年之際成立,進一步拓展了其市場布局,涵蓋拍賣、畫廊經營、文房用品銷售、非遺傳承、出版、展覽展示、美育教育、電商文創等多個業務領域。上海朵云軒創立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農歷六月十五日,創始人丁健行是一位有著深厚藝術素養的商業人士。他曾任職于多個棉布號,后憑借對藝術的熱愛和敏銳商業眼光創立了朵云軒,最初經營定位為箋扇莊。新中國成立后,朵云軒完成國有化。1992年注冊成立中國大陸第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2009年從上海書畫出版社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并開始集團化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朵云軒與海上畫派眾多藝術家緊密合作,推動了海上畫派的傳承與發展。上海朵云軒在經營上不斷開拓創新。其傳統業務包括書畫作品、文房四寶和傳統藝術品的經營,以及書畫裝裱、修復等業務,以傳統手工裝裱注重細節和質量而聞名。在拍賣領域,作為中國最早恢復藝術品拍賣業務的公司之一,自1992年以來舉辦多場重要拍賣會,涵蓋書畫、瓷器、玉器、古籍善本等多個品類。202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成交良好,1600余件拍品涵蓋13個專場,如“獨上高樓——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專場成交率100%,總成交額達833.75萬元。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博古齋拍賣有限公司,進一步豐富了其拍賣業務的多樣性。杭州西泠印社創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丁輔之出身書香門第,對金石篆刻興趣濃厚且收藏頗豐;王福庵精于書法、篆刻,風格典雅古樸;吳隱不僅擅長書法、篆刻,還創辦了西泠印社的出版機構;葉銘對金石碑版研究深入,為印學理論研究和印人資料整理做出重要貢獻。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它并非國企或央企,而是一個以研究金石篆刻為主的學術團體和民間藝術社團。杭州西泠印社以學術研究為核心,圍繞金石篆刻、書畫作品和古籍善本等開展經營活動。其拍賣業務注重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2024年12月31日結束的秋季二十周年拍賣會總成交額高達10.24億元,總成交率82.7%,多個專場實現百分百成交。像徐渭極晚年的巨制《墨花八段卷》以2990萬元成交等,彰顯了其在藝術拍賣市場的重要地位。西泠印社還通過出版印學著作和刊物、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展覽等方式,推動印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篆刻家和書畫藝術家參與交流。南京十竹齋、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杭州西泠印社這“中華藝術四大老字號”,在歷史沿革、經營模式和文化傳承方面各具特色。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各自的方式堅守和傳承著中華傳統藝術,同時積極適應時代發展,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在當代藝術市場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