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臺 又是一個流感爆發的冬季,之所以寫這個話題,是因為血常規耗時短,價格便宜,如果能從血常規結果初步判斷出感染病原體,醫生再針對性開相關檢查,一是減少患者很多不必要的檢查,為患者節約寶貴的時間和金錢,二是減輕患者的痛苦,早點針對性用藥,意義非常重大。 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等疾病高發,因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癥狀就診的患兒明顯增多,這些疾病大都病癥相似,單憑經驗難以確診,如何利用檢測進行鑒別診斷?血常規+CRP檢查判斷肺支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2023 年版) 1)感染初期時,患兒外周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多數正?;蛏缘停?/span>CRP和中性粒細胞正常,淋巴細胞正?;蜉p微增高,單核細胞輕微增高比較常見; 2)重癥感染患兒通常于發熱3天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占比、CRP 出現不同程度升高。 可見,肺炎支原體感染初期或者輕癥感染時血常規+CRP 檢測臨床診斷價值較低,只能用于排除其他細菌性或者病毒感染,如還不能確診進一步篩查肺支+甲乙流。 肺炎支原體培養是診斷 MP感染的「金標準」,但由于肺炎支原體培養需要特殊條件且生長緩慢,難于用于臨床診斷。 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免疫膠體金法lgM 抗體陽性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陰性則不能完全排除肺炎支原體感染,適合門急診患兒快速篩查,但也可出現假陽性,因此判定抗體檢測結果也需要結合臨床和影像學特征作綜合分析。 血常規+CRP檢查判斷甲乙流 根據《兒童流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年版)》: 兒童發生流感病毒感染時,通常會出現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尤其是在病程早期; CRP 可正?;蜉p度增高,重癥病例淋巴細胞計數會出現明顯降低,單核細胞常常升高:中性粒細胞可能在正常范圍或偏低。 但當合并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總數增高,紅細胞和血小板計數一般不受影響。 甲乙流檢查判斷醫生經驗判斷不成文共識拓展: 關于兒童發生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染時血常規的特點歸納為「流感血常規 123 標準」: 即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1 高) 淋巴細胞比例、淋巴細胞數降低(2 低) 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數、血小板數正常(3 正常) 也就是一高二低三正常,他們認為符合123規律的病例可以幫助診斷流感,但不符合的不能完全排除流感。 此外,他們還提出流感早期血常規還有另一條規律,就是兩高規律:即單核細胞比例和/或單核細胞數升高。 但是,無論是「流感血常規 123 標準「還是「兩高規律,缺乏臨床大樣本數據進一步驗(血常規+CRP有癥狀進一步做甲乙流檢證。 新三大常規檢查判斷細菌性感染 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細胞總數和占比升高,CRP 升高明顯,淋巴細胞比例降低。 此外,紅細胞計數通常正常,血小板計數正?;騼H輕度升高。但在長期或重度感染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和紅細胞計數可能會減少。 SAA輕微波動,重度細菌感染時SAA也會升高。 新三大常規檢查判斷病毒性感染 白細胞和中性不反應或輕微反應甚至下降,淋巴明顯上升,合并感染或重度感染可下降。 CRP輕度反應或者不反應,SAA明顯升高。如果SAA升高明顯,CRP低于50也懷疑病毒 肺炎支原體、流感和細菌感染血常規差異總結: 血常規檢查+CRP檢查判斷新冠感染 新冠屬于病毒,病毒感染應該引起淋巴細胞比例增高的,然而大量的研究發現,一般新冠感染者淋巴細胞正?;蚪档汀?/span> 從第一版到第九版各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均明確了以下要點,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驕p少,淋巴細胞計數正?;驕p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見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性粒細胞也發生了改變。有文獻表明部分患者在疾病進展時中性粒細胞進行性升高,這與其他病毒感染具有顯著區別。(建議動態檢測血常規)由于中性粒細胞是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主要效應細胞,因此中性粒細胞高的新冠患者往往病情更加嚴重。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NLR)可用于評估新冠患者的嚴重程度。NLR 更高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并發癥及更嚴重的預后。 知識拓展: ①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單核細胞計數均顯著低于流感患者。 ② 同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低于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