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切要者曰呼吸,呼吸是人之生命,故圣人視息為命,可知生命與呼吸是非有二,一吸二呼,即吾人之生命也,欲要生命之安全,必須尋本求源,借呼吸而延壽,且吾人肉體中最重要之物質為血液,夫血液之營養分,非借呼吸不能變化成純良鮮紅質,因空中氣體內有一種養料名為酸素,此質吸入腹內則能使全體成酸化作用,且酸素與肉體中細胞組織部老廢物化合而成碳酸素,借呼吸作用以吐出之,將空中新酸素而吸入腹內,則能使身體中黑暗色之舊血液化成深紅色純良質新血液輾轉交流循環全身而身體健康,即是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門也。 ![]() 呼吸與精神之關系 呼吸者,則謂之調息也,息調則心靜,息外無心,心外無息。欲得心外無息之妙,必須真調息,息調則心定,心定則神寧,神寧則心安,心安則清靜,清靜則無物,無物則氣行,氣行則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則性靈,性靈則神充,神充則精凝,精凝而大道成,萬象歸根矣。 正身法 最切要者身體相當之姿勢及態度,無論行止坐臥,務要使脊椎正直無曲,首勿傾于前后;耳與肩對,鼻與臍對,道經曰:“尾閭中正神貫頂,炁透三關入泥丸。”(精滿,名神存之法)此姿勢宜常保守,不但練時為然,無論何時何地,勿忘卻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須臾離”者,是也。正身用意,動作皆守法規,不可隨意傾跌,學者最宜慎之。 ![]() 注意法 欲實行修養法時,最注意要正身法之勢。如練時,須擇天朗氣清之處,先用粗略之呼吸以開通氣道,以意力吸至小腹(丹田也),待腹中氣滿,然后呼出(此謂后天呼吸),如此數至十或少次不等,后須換為細呼吸,此細呼吸與前粗呼吸稍異,呼吸之法,呼出也,小腹反鼓大,吸入氣也,小腹反微縮(謂之先天呼吸,又名丹田呼吸),如練此法時先將氣沉至丹田,微停,隨時用吸機將腹內之氣提升,使氣提至平心,再將氣從鼻中呼出時,以意力使氣向下沉,小腹鼓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功時,總苦氣不及于小腹。其法最要者,即閉口齒,以鼻向外徐徐出氣,氣出至力不能出時,下腹自然定出向外也。 隨意法 即權便之法也,無論行止坐臥車上馬上,皆可隨意而練之(此法用意而練),有一時之功夫修一時道,有一刻功夫練一刻心。一日內十二時,意所至皆可為。道經云:“行立坐臥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齒著力學龜息,息字身息圣人知,四個橐龠八卦爐,不知不能立丹基。”即是演法象之妙。 ![]() 組織調息法 練工夫時,宜擇天朗氣清之時,或擇空氣清新之處,靜坐或靜或行步皆可為之,至其練時,則先藏神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識,使頭腦漸漸冷靜,雜念消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之精神注意氣海(丹田也),入于無念狀態,丹田呼吸,自然發現于意識界與有法象,任從兩足行動處,一靈常于氣相清。《壇經》云:“行也謂禪,坐也謂禪,行也綿綿,坐也綿綿,醒也綿綿,睡也綿綿。氣升乾項,氣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綿綿,至誠不息,性命永安。” 三步調息法 調息者,即調和氣息之謂也,分為努力呼吸(后天)、丹田呼吸(先天)、體呼吸(周天)。此三節工夫,乃是修道之本,始終之法規,由粗入細,由細入微,由微入道。若論其極,綿綿若存,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五蘊皆空,呼吸不從鼻中而出,從身毛竅中云蒸氣霧起,往來而出入。法象至此時,全體安舒,悠悠然入于極樂世界矣。 ![]() 努力呼吸法 努力呼吸與自然呼吸并無大異,謂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開始行功之時,須將身體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視,先從口中念呵字,念得氣不能出時(念時切莫有聲,有聲反損心氣),然后再用鼻徐徐吸入空中新鮮清氣,使腹十分充滿,則橫膈膜向上,氣提升至心口,再從鼻中微微呼出(小腹突出向外),而氣下至坤田,則使橫膈膜次第向下,而胸部肺底之濁氣排泄而出。以上呼吸二法,循環為之,其呼吸之機能,練至百日,則丹田之氣必堅如金石,有不可思議之妙趣,丹田充實,元氣既足,則電力(即一身法象)增加,磁氣(即全身精氣)發動,則神光能照射于數步之外,有鬼神不測之妙用,可以通神明矣。 丹田呼吸法 此法與前努力呼吸,而外無象,使氣上下往返,呼息,氣入丹田而謂之闔,吸息,氣辟而上升謂之開,又謂陰陽相交。呼息下貫丹田,吸息上至心腦,謂之水火既濟,易曰:“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即明心見性)”道經云:“三田(泥丸、黃庭、土釜)往返調生息,混元二炁造化機。”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呼吸往來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則丹田氣充而精凝,精凝則性靈,性靈則神合一,呼吸之息如無呼吸狀態。工夫至此,然后可以論體呼吸矣。 ![]() 體呼吸法 體呼吸者,乃是呼吸最上乘之法門也,前兩步呼吸不過為達此步之途徑,雖由丹田呼吸漸進而至于體呼吸,是周天之內呼吸也,此呼吸全不賴呼吸器而出,氣息從全體八萬四千毛孔中而為呼吸。然此呼吸,實為呼吸最終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門,練體呼吸,要充實氣力于下腹,以意在內換氣旋動,呼吸從尾閭,上升透夾脊,過玉枕入泥丸,而下至鵲橋(舌也),度重樓穿黃庭(離宮心也),至坤田(丹田),而謂之一周(周天)。 ?以意力轉周天,由臍向左,從小而至大,再向右轉臍輪,由大而至小,由中達外全行,由外至中為無極。此節工夫,乃是精神真正體呼吸,非有真傳難入其道,非有恒心難達其境,非有天法難遇其機,而結天緣也,蓋真體呼吸雖不易得,而至誠不息,不難由近似而得真實。學者,達此境遇,益壽延年,須知“我命不由天”言似奇,實習自明,故圣人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即謂之此也。 |
|
來自: 無憂8i5q31ii5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