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這首詞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風(fēng)光與美好生活。開篇點明“人人盡說江南好”,為全詞定下夸贊江南的基調(diào)。“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展現(xiàn)出江南春天江水澄澈、風(fēng)景如畫,在畫船中聽雨聲入眠,愜意至極。“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刻畫了江南女子的美麗。而“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看似矛盾,實則飽含詞人對江南的眷戀,以及漂泊他鄉(xiāng)的無奈與隱痛,以樂景寫哀情,韻味悠長。 [2]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此詩憑吊古跡,意境深遠。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齊”,描繪出細雨如絲、江草繁茂的景象,營造出朦朧的氛圍。“六朝如夢鳥空啼”,將六朝的興衰比作一場夢幻,如今只聞鳥兒空自啼鳴,感慨歷史的滄桑變遷。后兩句“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以臺城柳的“無情”,依舊年年如煙般籠罩十里長堤,與歷史的興衰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人事的變幻無常,蘊含著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感慨。 [3] 《金陵圖》 唐·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這首詩圍繞金陵圖展開議論。開篇“誰謂傷心畫不成”,以反問句起筆,引發(fā)思考,表明傷心之事并非不可入畫。“畫人心逐世人情”,指出畫家作畫會迎合世人喜好。“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讓讀者去看描繪南朝故事的六幅畫,呈現(xiàn)出老木蕭瑟、寒云籠罩故城的衰敗之景,通過畫面?zhèn)鬟f出對南朝衰落的哀傷,借古諷今,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憂慮。 [4] 《秦婦吟》(節(jié)選)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cè)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借問女郎何處來?含欲語聲先咽。 回頭斂袂謝行人:“喪亂漂淪何堪說! 節(jié)選部分以細膩筆觸展開故事。開頭描繪洛陽城外春日景象,隨后筆鋒一轉(zhuǎn),寫路人絕跡,氛圍突變。接著引出一位如花女子,對其外貌神態(tài)進行描寫。通過對話引出女子的身世,“喪亂漂淪何堪說”,為下文敘述她在戰(zhàn)亂中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筆,展現(xiàn)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具有一定的歷史紀實性與藝術(shù)感染力。 [5]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 唐·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首詞塑造了一位大膽追求愛情的女子形象。“春日游,杏花吹滿頭”,描繪出春日郊游、杏花飄落的美好場景。“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女子邂逅風(fēng)流少年,心生愛慕。“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直接表明女子想要以身相許的決心。“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更是將女子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勇敢執(zhí)著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語言直白,情感真摯,體現(xiàn)出韋莊詞獨特的風(fēng)格。 [6]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韋莊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 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詞的開篇點明時間,“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清晰地交代了與愛人分別的日子,觸景生情。“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分別時的神態(tài)與心理,強忍淚水又故作嬌羞。下闋“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抒發(fā)女子別后的痛苦,靈魂仿佛已斷,只能在夢中與愛人相伴。“除卻天邊月,沒人知”,將女子的相思之苦訴諸明月,更顯孤獨與惆悵。 [7] 《清平樂·野花芳草》 唐·韋莊 野花芳草,寂寞關(guān)山道。 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jié)同心,獨憑朱欄思深。 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fēng)觸鳴琴。 此詞描繪了一位獨處深閨女子的哀怨。開篇“野花芳草,寂寞關(guān)山道”,以景襯情,渲染出孤寂氛圍。“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借春日美好之景,反襯女子在閨中暗自老去的惆悵。“羅帶悔結(jié)同心”,表現(xiàn)出女子對曾經(jīng)感情的后悔。“獨憑朱欄思深”,刻畫其獨自憑欄沉思的姿態(tài)。“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fēng)觸鳴琴”,以景收束,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將女子的愁緒表現(xiàn)得含蓄而深沉。 [8] 《謁金門·春雨足》 唐·韋莊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 云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上闋描繪春日雨后溪邊美景,“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生動展現(xiàn)出春雨滋潤后溪水碧綠的畫面。“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寫柳外飛來的雙鳥在陽光下嬉戲沐浴,充滿生機。下闋轉(zhuǎn)寫樓中之人,“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刻畫倚欄遠眺的姿態(tài)。“云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借景抒情,通過眼前之景,抒發(fā)內(nèi)心對遠方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9] 《歸國遙·春欲晚》 唐·韋莊 春欲晚,戲蝶游蜂花爛熳。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fēng)亂,畫屏云雨散。 閑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 詞的開篇描繪暮春景色,“春欲晚,戲蝶游蜂花爛熳”,展現(xiàn)出暮春時節(jié)繁花盛開、蝶舞蜂忙的熱鬧景象。“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隨著日落,景色漸趨黯淡,暗示女子心境變化。下闋寫女子睡醒后的情景,“睡覺綠鬟風(fēng)亂,畫屏云雨散”,借景暗示其與愛人歡會已散。“閑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通過動作與神態(tài)描寫,將女子的孤獨寂寞與哀怨之情展現(xiàn)得十分真切。 [10]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唐·韋莊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xiāng)人,相見更無因。 這首詞回憶與女子的相遇、分別及別后的思念。開篇“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點明時間地點,回憶美好相遇。“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描繪出兩人攜手暗定佳期的甜蜜場景。“惆悵曉鶯殘月,相別”,用曉鶯殘月的凄涼之景烘托分別的惆悵。“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xiāng)人,相見更無因”,層層遞進,抒發(fā)了分別后的長久思念與難以相見的無奈,情感真摯深沉。 |
|
來自: 新用戶389228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