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2023年的一月,劃時代的OpenAI驚艷世界,A股爆炒大模型,揭開人工智能主線的序幕。當時,一批股票拔地而起,海天瑞聲、云從科技、拓爾思、科大訊飛、昆侖萬維、萬興科技、三六零、湯姆貓。。。魚龍混雜。結果“百?;鞈稹保坏仉u毛,只有“相信光的人”笑到最后,中際旭創、新易盛等成為大牛股,至今與算力相關的芯片、光通訊、連接、液冷仍在不斷跑出牛股,比如神宇、沃爾核材、德科立、太辰光、英維克等等。算力才是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 2,大模型方面,前期豆包成為焦點,20日晚間幻方旗下的DeepSeek和月之暗面的Kimi同時推出新模型,兩款模型直接叫板OpenAI的o1正式版。這兩款中國模型的發布,標志著國產AI技術的快速崛起。它們不僅在性能上對標國際頂尖水平,還在成本和開源策略上展現了獨特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歷經2年,百模大戰進入尾聲,成立僅一年半的DeepSeek這樣的新秀、黑馬成為終結者,假冒偽劣老小差被淘汰。 3,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叫做人際關系,星球與星球之間的關系叫做星際關系。老特上任的20日當天,中國兩款模型發布作為“賀禮”,次日(也就是昨天)他立即做出反擊,宣布由三家公司組成的聯合企業將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建設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AI基礎設施。今天工業富聯等一批“概念股”漲停。有些搞笑,中國自己兩款世界水平的模型得到美國大腕的贊賞,A股卻追捧美國的星際之門,都是長他人志氣的貨。 4,星際之門,遠勝當年的星球大戰計劃,是AI競賽的生死時速。相信中國已經上馬或者將立即上馬類似的計劃和項目。老美是5000億美元,中國可能是5萬億人民幣。與其10萬億去救老危的房地產,不如押新生的人工智能。這個邏輯是堅不可摧的。所以,始自2023年的2年之后才是人工智能大幕的開啟,之前只是序幕。 5,AI芯片,光通訊,連接、液冷等硬件,機器人、AI消費電子,數據和應用,這些方面以前的漲可能都不算漲,爬過一個遮眼的土丘,才會發現遠方一山更比一山高,那是仰頭看不到山峰的壯觀,不知道云上面的山峰還有多高。放到A股,就是看不見天花板。所以不要看業績,甚至不要看營收,寒武紀沒有業績,福萊新材沒有營收。只要看方向。2025年的A股一定是AI的神話世界,但不是2年前的講故事。 6,豆包由字節來變現,那么深度探索靠誰來變現?幻方量化是一個異類,它依靠的不是商業變現,而是依靠資本市場,燒不盡的錢,然后用燒出的大模型再去賺燒不盡的錢。這與軍工股似乎異曲同工,資本市場負責一部分防務開支。結果成立一年半就是世界頂尖的模型。如果以后非要商業變現,那么血緣關系而言每日互動是最可能的載體。從發布最新模型到現在僅48小時,是不是資本市場還來不及反應過來?或者習慣性反應了老美的星際之門,卻忘記了自家的DeepSeek R1? 7,新牛市只為AI而戰。無論AI芯片,光通訊還是機器人,都出現了一批“走成趨勢”的牛股,它們是喝足了水(籌碼)的龍王,漲3倍可能只是躍出海平面,這個海平面就是10月大漲后橫盤至今的K線,龍卷風、強臺風正在海面形成。不要對歷史高點產生恐懼,相反創歷史新高后才會加速,牛不猜頂。 8,可惜的是似乎只有3%(1-2百支)的股票才是主線的趨勢牛股,扣掉今后可能半途夭折的,可能只有幾十只股票會成為AI新牛市的超級牛股,相對于5千票而言是百里挑一。如果不能清晰而堅決地追隨并拿住主線牛股,非但不會賺錢,還可能虧錢。這就是當前市道的艱難之處。大多數人忙了2年之后,結果會發現只是“重在參與”,花錢體驗了人工智能盛宴,卻沒有沒有吃到任何美味。自助餐變成自助慘,所以,還是回到“相信我的眼力,用盡你的耐力”。這是年前最后一篇分析,持股過年,養精蓄銳,迎接大幕拉開后的AI之戰。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文中觀點可能錯誤,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