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我的新朋友很多,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張醫生,我去年剛做過手術,為什么我的結節又長出來了?這結節是不是治不好啊。 其實,在中醫看來,不管是結節、肌瘤或囊腫,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就拿前段我幫助的一位患者來說: 48歲的陳患者,已經做過兩次手術切除了。 但在近期一次體檢中發現左肺上葉出現兩個結節,最大的有8mm。兩次手術經歷,讓他有了顧慮,這次想換一種治療方式。 患者自述時有咳嗽,咳出白痰,喘氣費勁,且身體乏力。胸口經常悶疼,吃不下去飯,晚上睡不好,大便也不成型。 根據患者癥狀,他這是脾虛痰濕、氣滯血瘀了。 具體開方如下:白芥子、雞內金、白術、半夏、茯苓、郁金、丹參、甘草。 陳先生一看只有幾味藥,覺得不靠譜。我跟他說:"中醫看病,藥不是說吃的越多就越好,而是藥要對癥、劑量要合適,這樣才能真正幫到你。"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患者胸口不疼了,晚上睡覺也踏實了。去檢查,大點的結節已經縮小到4mm了,小的已經沒有了。 根據患者的回復情況,調方用藥,鞏固治療一段時間后,結節已經都沒了,身體也恢復健康。最近回訪,他說結節也沒有再復發。 其實,在中醫看來,這些都是"實病",想要治它,得標本兼治才行。 白術為"天":白術健脾胃、燥痰濕,如同天空滋養大地,為身體運化提供基礎。 雞內金為"地":雞內金消食健脾、軟堅散結,承載轉化營養,作用于結節,與白術呼應,輔助白芥子化痰散結。 白芥子為"人":白芥子溫肺化痰、散結通絡,深入肺部,化解痰濕、疏通經絡,在白術、雞內金配合下,精準調治肺結節。 針對患者具體情況,我在方中進行了適當的加減,加入了半夏、茯苓、郁金等藥材,這些藥材不僅有健脾之效,還軟堅散結,幫助患者排出體內痰濕,讓整個方劑的效果更好。 中醫治病非常靈活,它不像x醫一樣,所有的病人都吃一樣的藥,病癥不同,藥卻一樣,稍微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治不了病。 所以,我把這個方子寫出來,供大家認識、學習、體會。大家不要對號入座,方子還是不要照搬得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