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在歷年小升初考試中,數學成績占有重要地位,常被公認為“得數學者得天下”! 在擇校考試過程中,除了基礎的數學知識必須熟練掌握之外,為了更進一步地拉開分數差距,數學的拓展內容也成為了考核的重點。所以,很多學校的數學考試都有附加題或拓展題,有些題目難度不小,目的就在于選拔出更聰明優秀的孩子。而這種數學思維拓展的附加題,就是大家常說的“奧數”。 所有的小學奧數知識,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七大模塊,各類試題都由這七大模塊而來。 那么,奧數都有哪些模塊呢?每個模塊都有哪些重要知識呢? 小學奧數體系包含七大模塊,分別是:計算體系、數論體系、幾何體系、行程體系、應用題體系、組合體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一、計算體系 (1)包括了“速算與巧算、大小比較、估算、定義新運算”這四部分主要內容。 (2)整體計算部分涉及的難度范圍很廣,例如平方和、立方和等公式初高中也會接觸,包括裂項法、放縮法等知識點也可以延伸到初高中。 ![]() ?二、數論體系 (1)整體分為“除盡”和“除不盡”兩大部分,包括“整除問題、約倍問題、帶余除法、同余問題、余數性質、物不知其數”等幾部分內容。 (2)整除部分的兩大內容關系密切,與課本內容關聯性大,基礎題型難度不大,適用于大部分適齡學生。 (3)數論部分經常與計數結合,此時難度會明顯增加,尤其是數論中的相關公式,對于普通適齡學生理解上會有難度。如果學生有排列組合的基礎,在公式的推導和理解上相對就比較容易。 ![]() ?三、計數體系 (1)包括“加乘原理、排列組合、抽屜原理、容斥原理與概率問題”幾部分內容。 (2)對于計數板塊的內容的深入學習通常是到高中才展開,有些甚至到文理分科后才學習,但是小學奧數階段涉及的計數問題通常相對比較基礎,不過對普通學生理解上存在較大難度,對于競賽類的學生這部分內容還是需要熟練掌握,尤其是排列組合。 ![]() 四、幾何體系 (1)包含“直線型、曲線型及立體幾何”三大部分的內容。 (2)“立體幾何”中的表面積和體積與小學同步課程關聯性大,通常難度不會太深,適合適齡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相對也較高,“染色問題”更加考驗學生空間感,難度跨度比較大;“五大模型”和“曲線型幾何”的推導中會用到較多的比例和相似,對于圖形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適中,家長在輔導孩子這部分內容時要根據孩子情況控制好難度,更加要注重方法的講解。 ![]() ?五、應用題體系 (1)包括了三四年級適用的“和差倍問題、年齡問題、植樹問題、方陣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盈虧問題”以及五六年級適用的“經濟問題、濃度問題、工程問題、牛吃草問題、分數百分數問題”。 (2)三四年級適用的幾大類的問題難度不大,即使啟蒙晚一些的孩子基本四五年級之后也能掌握,并且與課本關聯性也大,適于大部分學生學習;“經濟、濃度、工程、分數百分數”這幾個部分的問題與五六年級同步課程關聯性也比較緊密,但是在奧數思維中,難度會明顯增加,如果孩子沒有較好的奧數基礎,還是要在孩子課本內容掌握扎實之后選擇性地給孩子學習提高;“牛吃草問題”相對是比較經典的一個問題,拓展或者小升初中遇到的比較多,不過與小學課本聯系較少,可根據孩子學習需求進行選擇。 ![]() ?六、行程體系 (1)涉及九大題型、六大方法,縱橫交錯,難度跨度大。 (2)整體行程部分的內容,如“簡單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火車過橋”中較簡單的題型學生在學校也會接觸到,這部分學生接受程度相對好一些,但是隨著難度增加,包括多次相遇追及、變速等等條件的加入,題目難度會明顯提升很多,更加考驗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還是要根據孩子自身學習情況來安排。 ![]() 七、組合體系 (1)包括“數字謎、數陣圖、幻方、邏輯推理、策略、統籌、最值問題”等幾部分的內容。 (2)這部分難度、年級跨度都很大,簡單的數字謎、數陣圖、幻方甚至邏輯推理和策略,年級較低的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隨著年級提高難度上升比較快,尤其是最值問題也延伸到初中,這部分的內容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奧數基礎來安排。 ![]() 小學奧數體系包含了上述的7大板塊,難度跨度也非常大,但是并沒有完全脫離課本,其中與課本相關聯的內容也不少。 目前對于小學生是否要學習奧數,一直以來爭議不斷。根據許多孩子已經上了初中、高中的家長們反饋,在小學階段受過奧數思維訓練的孩子,他們的數理思維能力普遍優于其他沒有接觸過奧數的孩子,他們在理科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 但是,鑒于奧數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在課內知識點已經完全掌握,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再進行適當的練習,切不可拔苗助長,盲目地跟風拔高,這樣就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恐懼和不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