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R1 的橫空出世,在 AI 圈掀起了一陣狂潮。 這款號稱“中國版 o1”的模型,其強大的能力令人矚目,特別是在數學和編程領域,更是展現出了碾壓級的優勢。 雖然 DeepSeek-R1 的能力確實強,但我實際用起來總有一種“被 AI 教育”的感覺。 R1 輸出的回復太太太喜歡裝逼了! 比如,我讓它幫我優化晨間流程,結果它給我整出一堆“神經調節分層處理”“數字隔斷”“彈性緩沖帶”之類的術語。 ![]() 我:??? 更離譜的是,它還會自創一些聽起來很高級但完全沒聽過的概念,比如“蝦行防守睡姿”“腦波重置術”。 “這 AI 怕不是個民科大師吧?” 不過,經過這幾天的摸索,我發現了個特別實用的技巧: 靈活切換 DeepSeek-R1 和 DeepSeek-V3 兩個模型,就能完美控制 AI 回復的'飄'和'穩'。 1、先別開“深度思考”模式DeepSeek-R1 默認的“深度思考”模式確實容易放飛自我,動不動就拽出一堆專業術語。 所以,先用普通模式(DeepSeek-V3)跟它聊幾輪,讓它“學會”用正常語言交流。 ![]() ![]() 2、再切回“深度思考”模式等上下文里有了正常對話的基礎,再切換到 DeepSeek-R1 的“深度思考”模式。 這時候,DeepSeek-R1 就會收斂很多,既能發揮它的推理能力,又不會滿嘴跑火車。 ![]() 3、直接告訴它“說人話”如果 DeepSeek-R1 還是忍不住裝 X,那就直接在提示詞里加一句: “請用樸實直白的語言,不要過度發揮或創造新名詞,避免使用過于專業的術語或自創概念?!?/span> ![]()
|
|
來自: 霧靄霾 > 《新商業模式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