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老人言:“除夕留三樣,來年家宅忘。” 提起過年,中國人有許多老講究、老規矩,包含著對來年的美好祝愿。 尤其這3樣,除夕這天留在家里,就是留住一整年的福氣! 留菜 老話說:“除夕夜,鍋壓糧,新的一年糧滿倉。” 在贛榆地區,過年有“壓鍋”的傳統習俗。 除夕要用食物把鍋填滿,不能讓鍋空著。 人們通常會在鍋內放上豆腐、發糕和兩棵大蔥。 其中豆腐諧音“兜富”,寓意兜住福氣;發糕則意味著“步步高升”;大蔥代表著“蔥蘢興旺”。 此外,除夕還要提前預留好初一到初五的食材。 把需要用刀切的菜,全都提前切好。 這樣在“破五”之前,都不再動刀和剪等一切銳利的工具。 食材并沒有特別的講究,卻表達了全年生活富裕的美好心愿。 到了晚上,年夜飯也要留著慢慢地吃。 有的地方,要從掌燈時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 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著吉祥的寓意: 雞代表“吉利”,魚代表“富余”,蘋果代表“平安”,白菜代表“百財”…… 尤其是必須上一整條魚,而且不能把它吃完。 魚頭和魚尾,要留到年初一再吃,寓意新的一年“有頭有尾”。 又因為是“魚”與“余”諧音,取“年年有余”之意。 象征生活富足,將過去一年的好運和財富延續到新的一年。 留燈 閩南地區有句俗話,叫:“門前燈亮人丁旺。” 因為“燈”與“丁”發音相似,“添燈”寓意著“添丁”。 在福建,如果家中女兒新婚,娘家會在除夕送來紅燈籠,表達來年添丁進口的美好祝愿。 燈,不僅帶來了光明、更寓意著繁榮。 除夕一夜交兩年,是辭舊迎新的關鍵節點。 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紛紛點亮大門口的燈。 即便不能全亮,至少也要留一盞,直到大年初一的天光亮起。 大紅燈籠高掛頭頂,一家人在燈下走動,抬頭便是鴻運當頭,寓意新年全家交好運。 有些地方,也將除夕留燈稱為“守歲燈”。 年長的人點燈守歲,在于“辭舊歲”,更珍惜光陰; 年輕的人點燈守歲,在于“迎新歲”,為父母祈福。 除夕夜,為家人點亮一盞燈,祈愿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留人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到:“除夕真熱鬧。在外邊做事的人,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 所謂留人,意思是在外的游子們,都趕在這天回到家。 全家人都留在家里,誰也不出門。 除夕這天,最講究的兩個字就是“團圓”。 一家人要吃團圓飯,還要守夜過團圓年。 還要祭祖,讓老祖宗知道:過去一年里全家平平安安,祈求來年繼續保佑。 即便是再忙的人,除夕這天也得回家看一看。 無論手頭有多么重要的工作、多么緊張的學習任務。 都會在這天晚上放一放,留出時間陪伴家人。 實在走不開的人,也會打電話回家,給家人報個平安。 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氣。 也喻示著新的一年闔家團圓,幸福美好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