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頭瑤的定義及詞源“花頭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分布在廣西南部十萬大山一帶的崇山峻嶺之間。“花頭瑤”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其婦女的頭飾有密切關系,是以其婦女頭飾中妝戴的一塊白邊刺繡挑花方帕而得名。他們在深山密林的農耕獵作生活過程中,形成了該民族獨特的生活習俗及其服飾文化22。 花頭瑤的相關情況介紹花頭瑤的生活環境與居住情況花頭瑤多居住在地處群山環抱之中的瑤寨,這些瑤寨多背靠高山,面臨陡坡,周圍竹木疊翠,林海茫茫,云霧繚繞,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例如在廣西防城港市,花頭瑤群眾主要聚居在上思縣南屏瑤族鄉、防城區十萬山瑤族鄉等地方。此外,在防城港市峒中的那逢、板溝,那良的六市、大勉,那梭的馬蹄,上思的叫安鄉陸務村、寧明縣的桐棉鄉米康村等多個鄉鎮也有花頭瑤居住,不同的居住環境可能對其文化發展和傳承也有著一定影響2251822。 花頭瑤的服飾文化其服裝以紅黑色為基調,主要以花頭巾得名。全套服飾主要由花頭帕、掛穗、項圈、腰帶組成,以一串串手工穿制的彩珠和吊穗為一大特色。花頭瑤的上衣衣擺兩側開衩,搭配亦褲亦裙的短褲,整套衣服不設計有扣子,衣領上有手工刺繡花紋,胸前兩邊各有兩股吊穗,穗的上端用彩珠串起,下端為紅、黃、綠三色組成的絲線和毛線,下垂到腰部,袖口處則用紅、藍兩色印花布相接在黑布上。小腿處還綁有花帶做綴飾,走路時,配飾抖動,靈動十足。女性以紅色絲帶扎頭發,然后包上花頭巾,并有數條紅絲帶順著頭巾飄下。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如婚禮等,服飾裝扮非常講究,例如新娘的“頭裝”和“衣裝”都遵循著傳統的樣式和步驟92122。 花頭瑤的飲食文化逢年過節會有特色飲食,如家家都做用天然植物染色的五色糯米飯,曬干后儲存著,有貴客來訪就蒸炸來吃。花頭瑤也是個好客的民族,村里一旦來了客人,會燒山茶水給客人喝,還會請客人吃五色糯米飯,體現了他們濃郁的鄉情習俗241018。 花頭瑤的節日習俗與活動有像三月三這樣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期間,遠近的瑤族青年男女會歡聚一堂,共同跳盤王舞、對歌傳情、互贈愛物、快樂搶親等,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氛圍,傳承和弘揚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花頭瑤在傳統節日和重要的場合還保持著諸多傳統風俗,如在婚禮等活動中,其婚俗有著獨特的禮儀和傳統儀式等242。 花頭瑤的社交習俗在社交方面也有著獨特之處,例如在婚禮上就有著明確的男女分工,男人們負責殺豬宰雞做菜,女人們則洗碗洗菜。在家庭關系方面,如花頭瑤婚禮習俗顯示,在結婚過程中有很多涉及家庭成員參與的環節,如定婚男方家庭請親朋好友去做媒,男方的父親、舅舅或其他長輩親人都可能參與到找兒媳婦的過程中。在新郎迎親環節中男女雙方的親友互動等也體現了花頭瑤在社交方面的獨特傳統和民族關系模式2。 花頭瑤的文化背景民族文化傳承的大背景下的花頭瑤文化傳承在中國眾多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大框架下,瑤族文化本身有著豐富的內涵,花頭瑤作為瑤族的一個支系也不例外。如其他瑤族支系一樣,花頭瑤遵循著祖先傳承下來的習俗,將古老的服飾文化、風俗活動等代代相傳。從整體瑤族文化來看,像編織、印染、刺繡等工藝技能也在花頭瑤文化中有體現,這些手工藝技能融入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和文化的傳承里面,像制作精美的服飾就需要刺繡等手工藝的支撐,這也是他們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1923。 地域文化交融中的花頭瑤文化位于廣西十萬大山區這一獨特地域,花頭瑤與周邊其他少數民族以及漢族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交流。他們受到漢族文化的也是cling影響,如現今防城港的花頭瑤漢化程度相對較高,現在年輕人大都只有在盛大節日時才會穿著花頭瑤服裝,而且花頭瑤男人的傳統服裝已經失傳漢化。但同時在與周邊少數民族以及所居住地域環境的長期相互作用下,也保留和發展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從地域文化角度看,這一地域獨特的自然環境、氣候等因素,可能也對花頭瑤文化中的農耕、獵作文化,服飾文化等有一定影響,例如他們以紅黑色為服飾基調、善于在深山密林里的農耕獵作生活,可能是源于當地的自然資材等客觀環境因素所決定的6。 花頭瑤的特點和傳統服飾特點花頭瑤最明顯的服飾特點是整體以紅黑色為基調且以花頭巾為主要特色。這一服飾特色不僅是一種裝飾性元素,更可能蘊含著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內涵。例如花頭巾上可能會繡上主人的意愿或祝愿等詞句,以表達或抒發自己的情感。同其他瑤族支系相比,其亦褲亦裙的短褲搭配獨特的上衣樣式等都展現出花頭瑤服飾的個性之處。從細節來看,像領口、袖口處獨特的布料拼接、色彩搭配,那些手工刺繡的花紋、掛穗、彩珠等裝飾,都是區別于其他民族或瑤族其他支系服飾的特色之處。這些服飾特點不僅僅體現在美觀上,還反映了花頭瑤的民族審美和技藝傳承,例如刺繡、配色等表現出來的民族技藝和審美情趣。其精心制作、色彩鮮艷、形式多樣的服飾反映出花頭瑤人民對美的追求以及他們獨特的文化風貌 9216。 婚禮傳統花頭瑤的婚禮具有豐富的傳統儀式細節。首先在婚禮前的準備階段,男女雙方家庭有著明確分工。婚前一群姑娘協助新娘裝扮這一習慣就展現了花頭瑤女性之間的親密關系和婚禮中的民俗文化。在迎親當天,整個流程充滿傳統特色。新娘因娘家路途遙遠提前來到村寨;新郎和伴郎撐傘在瑤寨前等候,新娘撐紅傘沿著山道而來,迎親隊伍唱《迎親曲》,新娘的好姐妹答歌;快到新郎家的時候,路面上會有婦女拉開腰帶攔住去路(俗稱“攔路關”、“攔門關”);然后伴娘和伴郎引領新郎新娘去拜堂房間,在側廳舉行鴛鴦儀式(鴛鴦臺上擺放兩盞小油燈和兩雙碗筷,新郎和新娘遮臉在臺兩邊對坐,媒公拿著酒點灑祝福新人),之后才不用遮臉等一系列復雜而充滿寓意的環節,每一個程序都承載著花頭瑤對于婚姻的祝福、對家族延續的期許以及他們傳統文化的映射等等。還有婚后新娘由伴娘陪伴入住洞房,新郎不可入洞房,三日后方可圓房等獨特習俗,與其他民族婚俗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花頭瑤婚俗的獨特性和傳統性 2。 民族歌舞與娛樂傳統他們傳承著如盤王舞這樣的民族舞蹈。在傳統節日或者歡聚慶祝的場合,男女老少會聚集在一起跳起盤王舞,和對歌傳情等活動。傳統的歌舞對于花頭瑤而言不僅僅是娛樂方式,更是傳承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內部交流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民族歌舞既是他們對先民傳承文化的延續,也是其民族文化在藝術形式上的重要展現。舞動的姿態,歌唱的旋律和歌詞往往能反映出花頭瑤的歷史、生活風貌、價值觀和民族性格等內容,是民族特性的一部分。同時,這些歌舞和娛樂活動也是年輕男女社交、尋找愛情、傳承家庭觀念等的重要途徑,就像他們在節日中通過歌舞來傳情互動,有可能會發展出戀愛情誼,進而走向婚姻,形成家庭,這樣也是在強化和延續家族文化與民族傳統等內容。 花頭瑤的分布區域花頭瑤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在這座城市里,花頭瑤群眾主要聚居在上思縣南屏瑤族鄉、防城區十萬山瑤族鄉等地。此外,在防城港市峒中的那逢、板溝,那良的六市、大勉,那梭的馬蹄,上思的叫安鄉陸務村 、寧明縣的桐棉鄉米康村等鄉鎮也有花頭瑤居住,分布區域多在廣西南部十萬大山一帶的崇山峻嶺之間。在十萬大山這一區域,山脈連綿,地勢復雜,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花頭瑤在這樣的地域環境中與其他民族共同成長,相互交流與融合,并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風俗等。其分布區域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等因素關系密切,山林密集的區域可提供更多的獵作機會,而一些山谷、河流附近的平地則有利于開展農耕活動,他們分布在這些區域也許是不斷適應地理環境形成的天然聚居模式26182527。 |
|
來自: 楚中元 > 《花頭瑤(桂防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