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你周圍的朋友是誰,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 你和你聯系最緊密的那群人構成了命運共同體,你周圍人的命運,就是你的命運。 人要成事,往上走,必須打通“兩條線”。第一條是邏輯線(道理),知道這件事怎么做。另一條是能量線(興趣價值觀品味追求意志力等),有驅動力去做。打通邏輯線相對容易,很多人出問題,出在能量線。 減肥是個好東西,很多人都想減,也知道管住嘴邁開腿就能減下來,但大部分人就是減不下來,因為能量不夠。 賺錢也是一樣,賺錢是好事,但很大部分人會因為能量被帶偏而賺不到錢,比如玩的欲望>做事業(yè)的心。 因為你會去適應圈子,否則就會被認為是異類,這種被孤立、被排斥的壓力,會讓你妥協、同化。 對外,你接觸的信息、資源、所做的事也會和圈子里的人趨同,命運自然由內到外被鎖定。 圈子會很大程度上定義一個人的邏輯+能量。
能量的優(yōu)化和調節(jié),方式有很多。 比如,換圈子,換成事業(yè)心>玩樂欲的創(chuàng)業(yè)老板群體。 比如,多讀所在領域(如銷售)的書,建立起對這個領域的興趣等。 很多人為什么賺不到錢,成不了事? 不是因為事情有多難,也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而是能量層面有問題,他們自己卻不自知。 如果說人生有什么大坑,和不對的人攪在一起,絕對能排進前三。 人要往上走,務必斬斷窮根,主動建設自己的環(huán)境。 越是底層,越不懂理解、信任、平等、尊重為何物 以前有人說,“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 真實情況卻是,真的等你坐到自行車上了,你大概率會發(fā)現自己很難笑得出來。 因為越是底層,越不懂理解、信任、平等、尊重為何物。 有的只是任由動物性發(fā)揮,釋放內心的惡意,發(fā)泄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和無耐。 底層資源匱乏,生存環(huán)境惡劣,人的認知和心態(tài)又差,除了在情緒上消耗你,基本再也提供不了任何其他東西。 “底層”的心性,以滿足短期欲望為主,有事業(yè)心,有學習意識,有自我教育能力的極少。 別人找你,不過是消磨他無聊的時間,沒有你,他馬上可以換另一個人或另一件事,你替換成本很低。 底層親戚對人的消耗更甚 底層親戚聚到一起,交流以秀肌肉和炫耀為主,價值不夠或者展示不到位的人,就會受到孤立和欺負。 嫌你窮,怕你富,笑你無,怕你有。 一年到頭不來往、不聯系,就過年見幾面,每次見面都搞得自己極其壓抑。 和沒有血緣關系的朋友相處,溝通中反倒有傾聽,有認同,有支撐和鼓勵,反倒多了更多“溫情”。 所以社會上斷親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因為不愿意忍受這種消耗。 我的態(tài)度是,如果你感覺不舒服,那就保持合適的距離,不要搞得太僵,也不要靠得太近。 等你由內到外變得更強,周圍人對你的態(tài)度自然會發(fā)生變化。 凈化環(huán)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專注于強大自己。 認清人和人的關系 人這一生,我們和絕大多數人只能建立“功能性”的關系,不可能在情感上和太多人建立起深度關系。 什么是“功能性”的關系? 就好比小區(qū)附近買早餐的人,我們需要他們提供的“功能價值”,但永遠也記不住他們任何一個人的臉。 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所以你去找很多人幫忙,別人可以毫不顧忌的拒絕你,因為你對人家而言連“功能價值”都沒有。 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但也止步于“功能性”關系。 真正同頻的朋友,不會太多。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是把“朋友遍天下”當追求,和不相干的人打得火熱,而把最該花時間的人晾在一旁。 主動建設自己想要的環(huán)境,小心被平庸的環(huán)境同化 一天到晚忙于工作的人,是沒有時間發(fā)財的。 一天到晚忙于社交的人,既沒有時間發(fā)財,也交不到朋友。 你和任何人的關系,不取決于你對別人怎么樣,而是看你手上的籌碼有多少。 你有價值,就有朋友,沒有價值,就沒有朋友,低價值,就只能交往一群低水平的朋友。 你能匹配上什么樣的人,主要看你有多大的籌碼,籌碼不夠,想讓別人做虧本生意,人是不干的,這和婚戀一樣。 與其拼盡全力去夠,不如腳踏實地地干。 專注強大自己,是凈化環(huán)境,減少內耗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避免被平庸同化,最有效的方式。 告訴我你周圍的朋友是誰,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 你周圍人的命運,就是你的命運。 《光哥認知圈》,專注修煉兩大內核:認知結構+強大心態(tài) 關注我,這是一個持續(xù)給你帶來力量,助你持續(xù)成事的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