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元代,張養浩揮筆寫下《人生于世》,此詩雖僅寥寥數語,卻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在歲月長河中,廣為流傳。整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用質樸平實的語言,勾勒出淡泊寧靜、知足常樂的生活哲學。 詩中一共六句,從耕種、飲食、衣著、居住、親近自然、享受休閑這六個維度,將順應天命、隨遇而安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告訴我們,即便每天只是粗茶淡飯,住著簡陋的布衣茅屋,只要內心充盈滿足,生活就能自在從容。 這也在提醒我們,幸福并非由財富多寡、地位高低來衡量,而是源于內心的滿足與安寧。整首詩詩意淡雅,卻飽含人生智慧,激勵著人們掙脫世俗欲望的枷鎖,珍惜簡單純粹的幸福。直至今日,這首古詩依然能給忙碌的現代人帶來深刻啟發,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里,重新尋回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 ![]() 1 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釋義: 擁有一頭耕牛和半塊田地,莊稼收獲多少,是豐收還是歉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天氣等自然因素,人力難以完全掌控。 這句詩體現出一種順應自然的農耕生活態度,點明了農事受自然條件制約的客觀現實。 心得感悟: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許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就像農民難以決定天氣對莊稼的影響。與其焦慮擔憂,不如像這句詩傳達的那樣,保持一顆平常心,盡力而為,而后順其自然。 當我們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內心反而會更從容,能在努力之后坦然面對結果,享受過程中的點滴收獲。 2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釋義: 每天以簡單的粗茶淡飯作為三餐,不管是早上吃還是晚上吃,都覺得十分香甜滿足。描繪出一種質樸的生活狀態,強調了對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不追求奢華飲食,從平淡日常中感受生活滋味。 心得感悟: 如今人們常追求山珍海味,卻忘了簡單飲食帶來的純粹快樂。其實幸福與食物的貴賤無關,粗茶淡飯若能飽腹,也滿是生活的香甜。 這讓我們明白,生活的幸福感并非源于物質的豐富,而是源于內心的知足。珍惜平凡日子里的每一餐,感恩生活的饋贈,才能在平淡中發現美好。 ![]() 3 布衣得暖勝絲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釋義: 只要粗布衣服能讓人感到暖和,就勝過華麗的絲綢棉衣。衣服無論長短,只要能起到保暖作用就好,不講究材質的名貴與款式的時髦,注重的是實用價值。 心得感悟: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常被名牌服飾迷惑,忽略了衣服最本初的保暖功能。就像這句詩說的,布衣保暖便足夠。我們應摒棄過度的物質追求,回歸生活本質。 不盲目攀比,選擇適合自己、滿足實際需求的東西,這樣才能擺脫物質的束縛,收獲內心的自在與滿足。 4 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釋義: 擁有幾間簡陋的茅草屋,無論是在屋里行走,還是在屋內睡覺,都覺得安穩踏實。體現出對簡單居住環境的滿足,不在乎房屋的簡陋,只在意居住其中的安心感受。 心得感悟: 現在很多人拼命追求大房子,卻在高額房貸與忙碌工作中失去了生活的安寧。其實,家的意義不在于大小和豪華程度,幾間草舍茅屋也能給予我們溫暖與安全感。 它提醒我們,幸福的居住體驗并非由房子的外在決定,而是來自內心的安定。珍惜現有的居住條件,用心經營,小房子也能充滿愛與溫馨。 ![]() 5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釋義: 雨過天晴后,悠然地駕著小船,一邊享受著釣魚的樂趣,收獲魚兒,一邊小酌美酒,盡情享受這份閑適愜意的時光,描繪出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親近自然的悠然生活畫面。 心得感悟: 現代生活節奏快,人們總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享受生活。這句詩讓我們看到生活還有這般悠然的一面。我們應適時停下匆忙的腳步,走進自然,尋找內心的寧靜。 哪怕只是短暫的時光,像詩中那樣,在自然中放松身心,也能讓我們充滿能量,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6 日上三竿猶在眠,不是神仙,勝是神仙。 釋義: 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還在睡覺,這樣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即便不是神仙,卻也有著神仙般的愜意。表達了一種對無拘無束、閑適生活的向往,享受這份不受時間和事務緊迫約束的自在。 心得感悟: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我們總是被各種鬧鐘叫醒,被工作和瑣事追趕。偶爾睡個懶覺,感受這份慵懶,竟成了奢侈。 這句詩提醒我們,生活不應只有忙碌,也要給自己留些放松的時間。適當放慢節奏,享受生活的閑適,才能讓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更好地擁抱生活。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