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想想,讓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就那么難呢?” “不要每次都要來罵你。” …… 我在那絮絮叨叨說大寶,語氣雖不是吼叫,但也絕不是平和堅定。 ![]() “你家的娃多愛看書啊,不用催,都會自己看。” “你家的娃學習多好啊,不用操心,都能考八九十分。” …… 我經常被周圍的人奉承是育兒高手,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個多糟糕的媽媽。 今天才初三,早上就忍不住批評了倆娃一頓,睡前也差點就火山爆發了。 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就聽到小寶哭的聲音了,果然,她還沒穿外套就跑到我們房間來撒嬌了。我也直接就抱著小寶哄,完全沒顧及大寶。 后來小寶情緒平靜下來了,才去跟大寶了解情況。原來,小寶昨晚穿錯襪子了,大寶發現后要穿小寶的新襪子,小寶不肯。然后大寶說了她穿了她的,她也要穿她的。小寶覺得自己爭不贏,就哭了起來。 早上,主要是批評小寶不要遇到問題就哭,要想辦法解決。大寶也受批評了,說她不該搶妹妹新襪子穿。 晚上,主要是批評姐姐明明知道妹妹愛哭,卻故意說會讓她哭的話。 倆孩子,在學校從沒有聽老師反映過和同學有糾紛、矛盾,為什么在家就總是鬧個不停呢? 看樣子,明天早上又得和她們好好溝通一番。 首先,表達她們這樣爭鬧,我們作為家長也會有情緒,很不耐煩,覺得她們兩個不團結友愛。 其次,分別詢問為什么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姐姐在學校可以容忍其他同學,在家怎么不能包容妹妹?妹妹在學校也不會和同學一言不合就哭,在家怎么和姐姐就總是以哭來解決問題呢? 最后,當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希望媽媽怎么做? 最近網上搜了很多關于家里倆孩子爭吵的解決方案,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家里永遠熱鬧,但矛盾也永不間斷。 當孩子們出現矛盾時,我們可以這么做: ①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②情緒緩和后,父母需要做積極的引導孩子們互相表達,傾聽,并主動分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③承擔責任——通常沖突雙方都有一些各自的責任,引導孩子們想想各自在沖突中的責任,然后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處理沖突的能力。 ④一起來想解決方案。 在整個父母參與調解的過程中,父母的首要任務是要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在于幫助他們分出輸贏。 (以上粗體字內容選自文章《親情大考驗:媽媽如何化解姐妹爭吵?》) 我總告訴自己要更多的傾向于大寶,可是當小寶哭的時候,自己總會忍不住先安慰她。其實今天大寶有一件事值得表揚:一個人獨自去第八排快遞超市拿快遞。當然,這個快遞是她最喜歡的漫畫書《假如體重可以當錢花》系列3本。 這三天讓她們倆太過放飛自我了,吃很多零食,看爸爸打游戲,有客人在都放電視看。不過,自己前兩天都沒有給小寶講故事,今天也只講了三個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