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維碼原理及圖解(一文帶你搞懂二維碼的工作原理)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二維碼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由于其本身的便利性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各種場景都能夠見到二維碼,...
二維碼原理及圖解(一文帶你搞懂二維碼的工作原理)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二維碼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由于其本身的便利性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各種場景都能夠見到二維碼,如支付寶掃碼收付款,掃碼登錄,掃碼添加好友等等。 前言在了解二維碼之前,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下二維碼的前身——條形碼。 條形碼 條形碼(Bar code)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志符。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制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許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是條形碼只能在同一個方向上進行編碼,因此也被稱為一維碼,一維碼各種組合的數量有限,信息容量小,并且只能用實體的掃描槍進行物理掃描,所以在條形碼的基礎上產生了二維碼。 二維碼背景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二維碼一般指的是QR code,QR Code最早于1994年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騰弘原發明并且由原來的Bar coe(條形碼)改造而來,能夠存儲更多的數據信息和表示更多的數據類型。 使用場景 掃碼登錄,收付款,添加好友,打開網址等。 二維碼原理介紹二維碼在兩個維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進行數據的編碼,最常見的二維碼由黑白兩色的小方塊組成。白塊表示二進制中的0,黑塊表示二進制中的1。實際上二維碼圖案代表了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二進制數據,設備掃描二維碼后便可以獲取到我們存儲在二維碼中的信息,從而進行后續的處理。 數字,符號,文字編碼存儲在二維碼中 普通二維碼的基本結構: 版本信息: 二維碼一共有40個尺寸。官方Version。Version 1是21 x 21的矩陣,Version 2是 25 x 25的矩陣,Version 3是29的尺寸,每增加一個version,就會增加4的尺寸,公式是:(V-1)*4 21(V是版本號)。最高Version 40,(40-1)*4 21 = 177,所以最高是177 x 177 的正方形。(版本越高,意味著存儲的內容越多) 定位圖案: 任何一個二維碼除了右下角,其他的三個方塊就是定位圖案,用來標記二維碼矩形的大小,定位圖形相當于標準線,為了防止尺寸過大后掃描可能會發生掃歪的情況。
|
|
來自: 新用戶0018912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