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1918年8月,程開甲出生于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祖父程敬齋,父親程侍彤,母親董云峰。祖輩早年從徽州到江蘇吳江的盛澤經商,祖父去世后家境敗落。
1931年,畢業于家鄉盛澤觀音弄小學,考入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受教于教育家顧惠人校長。
1937年,程開甲高中畢業,同時被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錄取。由于浙江大學給予程開甲的是對個別優秀考生的公費生獎勵,于是程開甲最終選擇了浙江大學。程開甲在浙江大學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學界老師。
1941年,程開甲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并開始鉆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受束星北相對論的啟發完成并發表了“用等價原理計算水星近日點移動”。程開甲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基礎上用正則運動方程導出狄拉克方程,完成“對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導”,這一成果由狄拉克推薦發表于劍橋大學的《劍橋哲學雜志》。
1944年,程開甲完成了題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個質子質量的介子》的論文,英國學者李約瑟親自對其修改送狄拉克,狄拉克“基本粒子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的回信使文章終未發表,這也成為一件憾事,因為以后外國人一個重要實驗獲得了1979年度諾貝爾獎,其測得的新粒子質量與程開甲當年的計算值基本一致。程開甲還和王淦昌合作研究,撰寫了五維場的論文。1945年,在李約瑟先生的推薦下,程開甲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的獎學金。
1946年8月,程開甲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成為被稱作“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的物理學大師M·玻恩教授的學生。他與導師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
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1949年,程開甲在蘇格蘭出差時看到一部電影新聞片,片中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敢于向英國軍艦開炮,擊傷了英國軍艦“紫石英號”,讓程開甲第一次有了“出了口氣”的感覺。“紫石英號”事件讓程開甲開始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他給國內的家人和同學寫信,詢問國內情況,在信中得到的回復是“國家有希望了”,程開甲毅然決定回國。
1950年8月,在海上漂泊了一個月,程開甲帶著滿滿一箱的各種專業書籍到達香港,再從香港乘火車經廣州到達杭州,回到了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開啟了報效祖國的人生之旅。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程開甲被調到南京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一直從事理論物理的教學和研究,投入金屬物理教研室的籌建和金屬物理專業的建設,編寫金屬物理和固體物理等教材。
1956年,參加國家《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的制定。
1958年,程開甲再一次改變專業,與施士元一起創建南京大學核物理教研室,又接受任務創建江蘇省原子能研究所。程開甲帶領幾個年輕教師研制出一臺雙聚焦β譜儀,成功地測量了一些元素的電子衰變能譜。接著又研制出一臺直線加速器。
1959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該書對中國固體物理的教學與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0年,程開甲接到命令,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參加搞原子彈的研制,分管狀態方程理論研究和爆轟物理研究兩大塊工作。從此在不為外界所知的情況下工作二十多年。
1962年夏,為兩年內進行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程開甲被調到國防科委(后國防科工委、現備部總裝),任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64年起,當選為第三屆、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77年,任基地副司令員兼研究所所長。
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貢獻先進工作者、國防科工委科技工作者標兵等榮譽稱號。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1984年以后,程開甲先后任國防科工委(備部總裝)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顧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材料理論、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繼續進行研究。
2018年11月17日,程開甲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