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總票房已經突破54.7億,而哪吒第一部是50.35億,二者加一起有105億。也就是說,導演餃子僅憑兩部作品就成功躋身中國導演百億票房俱樂部,超越郭帆(103億)排名第七,如果達到貓眼預測的87億,那么餃子的總票房將超過陳思誠(125億),躋身前三,僅次于著作等身的徐克(146億)和張藝謀(141億)。 此前這個榜單上只有9個人,他加入后,這個百億俱樂部終于湊夠10人。 巧合的是,哪吒的導演餃子和《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都出生于1980年,他們不僅是這個俱樂部里唯二的80后,也是唯二的非科班出身導演。其他百億票房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徐克等,無一不是根正苗紅的“電影學院派”,要么本身就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要么是早就在影視娛樂行業混了多年。相比之下,餃子和郭帆的崛起顯得格外“另類”。 ![]()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為什么這兩個半路出家的80后,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百億票房導演,這倆人有哪些共同點? 餃子1980年出生于四川瀘州,原名楊宇。他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專業是藥學。如果沒有意外,他畢業后應該進入醫院,成為一名醫生,如同他的父母。 郭帆1980年出生于山東濟寧,高考遵從父母意愿,報考了海南大學法律系。如果沒有意外,他應該成為一名律師或一名公司法務。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中國少了一個優秀的醫生和一位優秀的律師。 出于熱愛,餃子在大學期間自學動畫制作,畢業后違背了父母意愿,放棄了醫藥行業的工作,投身動畫創作。2008年,他獨立制作了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就是憑借這部作品,他贏得了業界的認可,正式進入動畫圈。 同樣是出于熱愛,郭帆從法學院畢業五年后,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研究生,進入電影行業。2011 年自編自導電影處女作《李獻計歷險記》上映,開始進入電影圈。 餃子和郭帆的都出生于 1980 年,這一年份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 中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此后國門漸開,海外的文化產品開始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了許多海外進口的優秀動畫片和電影。試問哪個80后沒有看過《火影忍者》《龍珠》《灌籃高手》《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 好萊塢的熱血英雄、迪士尼的奇幻想象、夢工廠的幽默風趣、皮克斯的情感深度都能在餃子和郭帆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同時,出生在這個年代的小孩,也親眼見證了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艱難探索,到一步一步逐漸走向強大的全過程。這種特殊的成長背景,讓他們的作品既融合了國際電影的創作技巧,又蘊含著濃厚的中國本土文化特色,還有一種憋著勁想向世界證明自己的使命感。這種感覺,90后、00后的小孩是沒有的,他們天生覺得中國很牛,也不覺得需要向世界證明什么,甚至很多人缺乏對家國命運的敘事需求,“看個電影開心就好了,想那么多干啥”? 無獨有偶,去年爆火的單機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兩個核心創作人——馮驥、楊奇也都是80初。他們想做出一款中國真正的3A游戲,除了個人的熱愛之外,也是憋著這樣一股勁兒的。 當然餃子和郭帆的成功,除了他們個體的天賦和努力,也離不開時代背景。 最近幾年,電影市場的觀影群體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張藝謀、陳凱歌、徐克等老一輩導演,正逐漸失去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這并不是說他們的導演水平下降了(其實也下降了……),而因為他們與年輕一代的審美和情感需求不同了。 第五代導演們成名已久,早已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作品往往日漸油膩,拼命想接地氣但猶如皇帝在用金鋤頭。而第六代導演,如賈樟柯、婁燁、王小帥他們,雖然貼近現實,但往往太關注邊緣群體,以至于偏向文藝片,難以撐起商業片的市場需求。年輕觀眾渴望看到的是既有趣又有共鳴的故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表達”或過于沉重的現實批判。 餃子和郭帆的成功,正是抓住了這一市場空白。他們的作品既沒有老一輩導演的“說教感”,也沒有第六代導演的“文藝腔”,而是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講述年輕人關心的故事。 電影行業是一個裙帶關系嚴重的圈子,尤其是在中國,科班出身、師承名門的導演往往更容易獲得資源和機會。然而,這種“內循環”也容易導致創作的同質化和僵化。與此同時,觀眾們對傳統學院派敘事模式也逐漸產生了厭煩情緒,反而是像餃子和郭帆這樣的非科班出身導演,帶來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餃子原本是學醫的,郭帆則是學法律的。他們沒有受過系統的電影教育,但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創作不受傳統學院派敘事的束縛,沒有“藝術包袱”,更愿意嘗試新的題材和表現形式。餃子的動畫風格天馬行空,充滿了個人特色;郭帆敢于開創中國電影此前從沒有過的科幻類型。他們的作品讓人新鮮,正是因為他們的創作沒有被腐朽的行業規則所限制。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很少有文化符號(人物或者作品)會跨代際,除了周杰倫……每一代人都會掀桌子,產生新的文化領軍人物,而餃子和郭帆這樣出身 “草根” 的導演,恰恰滿足了當下觀眾的期待。 此外,餃子和郭帆的成功,還與他們的作品能夠與當下社會思潮相呼應密切相關。 《哪吒》系列講述了一個反抗傳統、逆天改命的故事。哪吒從出生就被貼上“魔童”的標簽,但他不甘心認命,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這種“不認命”的個人主義精神,恰恰擊中了當代年輕人的內心。在這個內卷加劇、JC固化日益嚴重的時代,年輕人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逆襲成功,而哪吒的故事正是這種情緒的完美投射。這也是為什么逆襲系列的網文和短劇盛行的原因。 郭帆的《流浪地球》則展現了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全球話語權的崛起。電影中,中國人不再是好萊塢科幻片中的配角或反派,而是拯救地球的核心力量。這種“中國式硬核科幻”不僅讓觀眾感到新鮮,更讓他們感到自豪。80后們都聽過東亞病夫、狗和中國人不得入內這樣的故事,體會過電影、動畫、游戲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恥辱。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斷增強,《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恰好滿足了觀眾們對大國崛起敘事的期待,讓中國人在電影中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讓世界臣服的力量。 如同《黑神話》爆火時,一位中國玩家的評價: “你在美國西部騎過馬,在歐洲當過海盜,在戰場上當過射擊手,在埃及當過刺客。現在你終于可以回到你的家鄉,做你自己的英雄了。” 我相信他是個80后。 最后,其實《哪吒》和《流浪地球》都是兩個導演長時間默默積累、厚積薄發的結果,正是因為二者此前沉寂了很久,不被認可,他們才用漫長的時間去打磨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作品,而不是在資本的裹挾下做平衡術,最后產生一個中規中矩的合格品。所以《哪吒1》明顯好于《哪吒2》,《流浪地球1》也明顯好于《流浪地球2》。 本質上餃子就是哪吒本身,他明明出生于醫學世家,又畢業于知名的醫學院,只要接受命運按部就班得就走下,就會有一個安安穩穩的人生。但他卻偏偏不信命,踏入熱愛的動畫事業。他曾閉關三年,只為完成自己的首部動畫作品《打,打個大西瓜》。 在這漫長的三年里,他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被周圍人視為異類,只有母親默默支持他,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幫他維持生活。在后來的《哪吒》電影中,餃子更是通過哪吒的母親形象,表達了對自己母親的深深敬意和感恩之情。他就如同電影中的哪吒一樣,憑借著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信念,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為了如今的百億票房導演,向所有此前看不起自己的人證明了自己。 郭帆的經歷同樣充滿了勵志色彩。《同桌的你》上映時,我還在做電影記者,那時候我采訪過郭帆。1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前面談論《同桌的你》的50多分鐘里,他一直語氣平淡,直到最后10分鐘,我問起他未來的計劃時,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他告訴我他的夢想是拍科幻電影,還給我看他畫的概念圖,非常復雜但不明覺厲,我當時不知道,那就是《流浪地球》的雛形。 他15歲時因《終結者2》就立志要成為科幻片導演,繞了很多路,最終終于考上了北電導演專業,離夢想更近了一步。電影圈非常看背景和作品,尤其是科幻片投資很大,他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誰敢讓他拍?為此他不得不拍《同桌的你》這樣的愛情片為自己積攢經驗、資源和錢。意外獲得拍《流浪地球》機會時,他興奮不已,甚至自己先墊資100萬,之后還四處化緣。 那時候很多人對這部中國科幻電影并不看好,認為中國沒有能力拍攝出高質量的科幻大片。但郭帆沒有被質疑打倒,最終,《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和獨特的故事,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也讓郭帆一舉成名,躋身百億票房導演的行列。 我上一篇發了《哪吒》的影評,核心觀點是說大家別太信這部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原因是餃子相比第一部已經變了。第一部抒發的是一個人長久不被認可的憤懣與反擊,而第二部的他早就靠50億票房功成名就,這降低了他作品中的表達欲和情感力,反映在作品里,哪吒對命運的反抗就顯得懸浮和造作。 比如最近兩年周杰倫的歌,好聽是好聽,就是少點意思。沒有了求不得、志不滿,各種感受就變得遲鈍和淺薄起來,就寫不出好歌。最喜歡的還是他2000和2001年前后的歌,《愛在西元前》、《龍卷風》、《反方向的鐘》。 大部分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宿命吧,如畢贛(《路邊野餐》),不思凡(《大護法》),只有少數不世出的天才才能成為例外。主要看你名利是否能把你的熱愛打敗。 但是這樣其實也是好事兒,最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年,我們才能一直看到好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