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在初創之時,有一位聯合創始人名叫韋恩。
后來,韋恩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并將自己所持有的全部股份,以低價轉讓給了喬布斯。
時光荏苒,多年后,韋恩當年出售的股份,其價值已飆升至350億美元之巨。
而離開蘋果公司后,他輾轉奔波于數家公司之間,卻并未能獲得太高的收入。
當記者對韋恩進行采訪時,他淡然自若地表示:
如果我能預知未來的走向,也許我會選擇留在蘋果公司。但現在木已成舟,無法更改,那么我認了,我不會讓悔恨的情緒浪費我的時間。
盡管錯失了一大筆財富,但他并未沉溺于懊悔之中,言語之間流露出的全是接受與釋然。
正是這種豁達的心態,讓他無論遭遇何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和,后來也順利地創業成功。
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難以預料的不幸與打擊。
如果你總是憤憤不平,與之對抗到底,只會徒然消耗時間與心力,讓自己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唯有接受它們,然后與之割舍,你才能抽身而出,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世上最絕妙的心態便是,無論發生什么,我都坦然接受。
外界的非議,我認了
曾有人在微博上向蔡瀾先生求教:“先生,我該如何面對別人的非議?”
蔡瀾先生只簡短地回復了四個字:“不理沒事。”
生活中,我們總會無端遭遇一些惡評和詆毀。
這些非議,一旦你過于在意,就會反反復復地折磨你。
當你選擇認了,任由別人去評說,它們就會像一陣輕風拂過,絲毫無法影響你的內心。
歌手騰格爾在成名之前,曾在歌壇默默奮斗多年。
當時音樂市場以港臺風格和抒情歌曲為主流,但他卻堅持將蒙古族傳統音樂元素與搖滾、民謠相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再加上他的形象并不出眾,因此經常有人在背后詆毀他。
有人評價他的音樂風格不倫不類,是對傳統和現代的雙重褻瀆;
有人嘲笑他土里土氣,說他不像歌手,倒更像牧民……
聽到這些刺耳的話語,騰格爾起初氣憤難當,恨不得立刻與他們當面理論。
但轉念一想,自己確實還未取得什么顯赫的成績,別人難免會說閑話,于是選擇了忍讓。
他咽下了這口氣,不再與之計較。
之后再聽到別人的詆毀,他都裝作充耳不聞,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音樂創作上。
幾年后,他創作出了《天堂》等膾炙人口的金曲,一躍成為歌壇明星。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避免被他人評價,無論你如何做,總會有人對你不滿。
如果你總是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去回應、去解釋、去爭論,那么從你開口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輸了。
巴菲特曾說:“要把別人的評論當作無足輕重的事情。”
與其身陷是非漩渦,被他人的非議左右自己的言行,不如任由他人評說,自己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面對閑言碎語,與其辯駁不休,不如坦然接受。
少在意他人的評價,你才能找到一片寧靜之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過往的傷害,我認了
心理學家科亞斯曾言:我們人生中90%的不幸,都源于不甘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背叛,遭受傷害。
如果你念念不忘,就如同在心底種下荊棘,最終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學會認了,用原諒和釋懷來替代仇恨與報復,你才能解脫自己的內心,讓生活繼續前行。
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證。
在特殊年代,有學生曾寫材料舉報啟功先生思想有問題。
之后啟功便蒙受了不公和冤屈,被下放到偏遠山村。
在那里,他每天挑土、打掃豬圈,受盡了苦難。
多年后,他恢復了名譽。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當初那個誣陷他的學生。
學生看到他后,上前向他道歉,并默默地低下了頭。
學生本以為會遭到痛斥,沒想到啟功先生卻淡然地說:往事不必再提,我們都是身不由己。
就好像在搭臺唱戲一般,你唱了諸葛孔明,而我唱的是失街亭的馬謖。如今,戲已唱完,也就過去了吧。
對于別人的加害,他沒有記恨在心,而是選擇了認了,并輕輕地揭過了這一頁。
拋開往事的他,此后一心沉浸在書法創作中,最終成為一代書法宗師。
作家李明利曾說:“受傷后真正的高貴,不是報復,而是超越。”
對于他人造成的傷害,最好的反擊不是對抗,而是認了。
不去追究,并非懦弱無能,而是讓自己跳出過往的恩怨糾葛。
因為人生寶貴,不必時刻背負著痛苦與怨恨的包袱前行,更不必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消耗自己。
生活的選擇權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于那些陳年的傷痛,與其揪住不放,不如認了,早點翻篇,你才能輕裝前行。
生活的磨難,我認了
作家畢淑敏在17歲時,被安排到西藏某部隊擔任醫務人員。
初到那個終日冷寂的高原之地,面對茫茫冰川雪地,年輕的畢淑敏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
那段時間,只要有空閑時間,她就會去閱覽室讀書。
在書籍的滋養下,她慢慢平定了情緒,并選擇了接受既成的事實,決心要好好活下去。
十一年的服役生涯,不僅讓她在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讓她練就了一顆超然的心。
后來有人問她:你是如何度過人生低谷期的?
她回答道:先是接納現實,然后安靜地等待時機。
只要人在世間奔波勞碌,就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與磨難。
與其怨天尤人,讓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不如坦然接受命運所安排的劇本。
美國作家西德尼的前半生可謂事事不順。
起初他想去打橄欖球,結果沒有球隊愿意要他;
后來他想當報幕員,沒有劇場愿意聘他;想成為一名演員,也依舊失敗……
面對這些接連不斷的挫敗,西蒙尼逐漸灰心喪氣,深感人生無望。
有一天,西蒙尼正準備吞下安眠藥結束一切時,父親剛好回家阻止了他。
父親對他說:人生從來沒有既定的藍圖,遇見什么由老天決定,但選擇如何應對則由自己決定。
父親的話讓西蒙尼如夢初醒。
此后他開始投身于寫作事業中,哪怕被拒稿無數次,他都坦然接受并繼續創作。
依托這種平和的心態和不懈的努力,幾年后西蒙尼終于成為著名作家,作品發行量超過3億冊。
小說家馬家輝曾說:“生命無非就是苦來了,我把它安頓好了。”
命運時常會一次次掄起重錘把我們砸進低谷之中,也會一次次撲滅我們的希望之火。
但現實既然無法更改,持續抵抗只會讓我們在絕望中迷失自我。
接受所有的事與愿違,用雙手去改變現狀,生活才會逐漸轉好。
對于生命里的挫傷與苦難,請試著放下執念,學會說一句“我認了”。
認下一切苦難與不幸,以開放的心態去迎接一切挑戰和機遇,所有的不順都會變成另一種成全和饋贈。
▽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曾描繪過“一堵墻”。
每次他搖著輪椅想要前往某個地方時,那堵墻都會無情地截斷他的去路。有時他氣得迎墻就撞,結果墻巋然不動,他自己卻撞得頭破血流。
生活中我們遭遇的詆毀、挫折、磨難其實都如同一堵堵高墻。
如果我們與之死磕到底,只會受到加倍的傷害和痛苦。
當我們不再執著地對抗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時,任由萬事穿過生命而過,你會發現那面墻其實很容易就能繞過去。
正如作家愛爾西所言: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時,我們能省下精力去創造出一個更加豐富和美好的生活。
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境遇之中,學會認了、放下執念、忽略那些糟糕的事情吧!永遠專注自身成長和發展、放棄對抗、允許一切發生,這樣能打亂你心緒的人和事就會越來越少,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