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的睡眠問題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與該年齡段青少年課業壓力大、上課時間長等客觀因素有很大關系。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認知發展、學業表現,產生更多的行為問題(如抽煙、飲酒等),甚至抑郁、焦慮、非自殺性自傷、自殺等。因此,青少年失眠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中醫治療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失眠的描述,稱之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等,在《難經》中稱為“不寐”。中醫認為,感受外邪、七情所傷、思慮勞倦過度、暴受驚恐,還有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久病或年邁體弱,均可導致不寐。氣血陰陽失和、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神不安舍,是本病主要病機。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氣血旺盛,常因情志不舒、飲食不節、勞逸失衡而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影響心神安寧而出現失眠。 如遇到失眠困擾,應首先咨詢專業中醫師,根據不同證型使用中藥湯劑、中成藥,以及中醫適宜技術(如針刺、拔罐、刮痧、按摩等)進行治療。同時,也可以運用以下方式進行輔助治療和預防保健。 傳統功法 中國傳統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六字訣等),可以幫助機體放松精神調整呼吸,讓身體放松下來,對睡眠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其中六字吐納養生訣,相傳為老子所作,后被歷代道家、醫家所運用,又稱祛病延年六字訣、六字真言等,簡稱為六字訣,是一種以呼氣為主的養生法。主要方法為:排除雜念,定神入靜,鼻吸口呼,按五行相生順序呼氣吐音念訣“噓(肝木)——呵(心火)——呼(脾土)——呬(音戲,肺金)——吹(腎水)——嘻(膽、三焦)”,每個字念6次,共36次為1遍。呼和吸時間相等,是平補平瀉的效果;治療五臟實熱時,應呼長吸短;虛證慎用。吐字出音為瀉法,可有祛邪之功;吐字不出音為補法,有補益之效。 飲食保健 一些來源于食物且性質偏性不大的藥物,具有“藥食同源”的特性,可以制作為藥膳,對于輕度失眠起到治療效果,也可以作為中重度失眠的輔助治療方法。下面介紹青少年失眠常見證型和對應的藥膳。 肝火擾心證 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不寐多夢,甚則徹夜不眠,伴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瀉火,清心安神。 復方玫瑰花茶 材料:菊花6克,玫瑰花6克,蓮子心6克,冰糖適量。 做法:開水沖泡,加冰糖適量調味。 痰熱擾心證 主要表現為失眠心煩、多夢易醒、胸悶痰多、脘痞納呆、口苦、頭重目眩,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化痰清熱安神。 竹茹湯 材料:竹茹15克。 做法:竹茹加水適量,煎湯。 胃氣失和證 此型失眠多發生在飲食之后,伴脘腹痞悶、食滯不化、噯腐吞酸、大便臭穢、食少納呆,舌紅苔厚膩,脈弦或滑數。治宜和胃降逆。 焦三仙茶 材料:焦神曲12克,焦麥芽15克,焦山楂15克,炒萊菔子15克,陳皮9克。 做法:各藥共煎,煮沸后去渣。 心脾兩虛證 主要表現為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頭暈目眩,伴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治宜補益心脾。 茯苓龍眼粥 材料:茯苓30克,龍眼肉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粳米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再放入龍眼肉、茯苓共煮成粥,加入冰糖調味。 心膽氣虛證 主要表現為心煩不寐、多夢易醒、膽怯心悸、觸事易驚,伴有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治宜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小麥百合生地湯 材料:小麥30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生龍齒15克,白芍12克,酸棗仁10克,山藥15克。 做法:小麥布包,與余藥共煎,去渣。 心陰不足證 主要表現為心悸、悲傷欲哭、心煩意亂、呵欠頻作、睡眠不安、精神恍惚,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心安神,潤燥緩急。 甘麥大棗湯 材料:甘草6克,淮小麥30克,大棗6枚。 做法:將淮小麥、甘草、大棗洗凈放入鍋中,加入約800毫升清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熬煮至約400毫升。 穴位按摩 可按揉百會穴、印堂穴、合谷穴、太沖穴等。其中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歸屬督脈,意為百脈于此交會,可主百病。用手掌進行按摩,每次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印堂穴在額部,兩眉頭中間,屬于經外奇穴,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點按。 合谷穴,別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除了具有治療牙痛的功效外,也有良好的鎮靜安神功效。可按摩或搓揉該穴,以有酸脹感為佳。 太沖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肝火上炎導致失眠時,可按摩此穴。力度以有微痛感為宜,循序漸進,切忌用力過大而導致皮下瘀血,通常點按4~5分鐘即可。 藥枕療法 藥枕療法也需要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補虛瀉實,以達到陰平陽秘的效果。 肝火擾心證用夏枯草、決明子、野菊花、夜交藤、合歡花、玫瑰花各100克。 痰熱擾心證用竹茹、石菖蒲、制膽星、茯神、半夏、北秫米各100克,珍珠母300克(打碎)。 心脾兩虛證用黃芪、當歸、茯神、遠志、艾葉、酸棗仁各100克。 以上各藥翻曬、烘干并研為粗末,混勻后用紗布包裹縫好,裝入枕芯即可。制成圓形、長方形等使用者感覺舒服的款式,枕高宜控制在7~12厘米。 西醫治療 考慮到藥物的耐受性、依賴性和其他不良反應,西醫學并不主張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而是首選認知行為療法,包括睡眠時間限制療法、刺激控制療法、認知治療、放松療法和睡眠衛生教育,旨在改變對睡眠的想法、信念、態度,以精確改變可觀察到的行為。 物理治療也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重復經顱磁刺激、光照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等。 家庭環境是影響青少年認知、情感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父母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利于促進所有家庭成員的睡眠衛生習慣的養成,為良好的睡眠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除此以外,運動、音樂、睡前溫水足浴和身心干預等方式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日常注意事項 熬夜后白日補覺不可取 有些人認為,晚上不睡,白天補覺就行了,其實并不是這樣。中醫強調陰陽順接的重要性,因此非常注重“子午覺”,子時即23時至次日1時,此時熟睡不但可以使陰陽正常實現交替,同時也有助于肝膽正常發揮作用,實現代謝和修復。若青少年長期熬夜,則透支腎精不利于生長發育,而且若丑時(凌晨1~3時)機體未處于熟睡狀態,不但肝臟清除毒素的功能不能實現,肝藏血也無法進行,易出現血虛肝旺的狀態,可見晨起頭昏頭脹、心煩急躁、情緒不穩、眼目干澀等。長此以往,不僅打亂生物鐘,還會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調整心態 青春期是情緒波動較大的時期,此時期青少年常因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導致情緒不穩,產生失眠問題。中醫重視情志致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均會對機體產生影響。因此,應學會釋放壓力、保持心態平和,有利于促進睡眠、保持身心健康。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暴飲暴食,攝入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功能飲料等)均會影響睡眠。應規律三餐,尤其控制晚餐時間和攝入量。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睡前飽食或進食刺激性食物會對睡眠造成不利影響。建議晚餐可適度提前,給胃腸消化留下足夠的時間。此外,晚餐后機體能量消耗遠低于白日,因此應控制攝入量,并食用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適度運動 青少年氣血旺盛、精力充沛,白天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達到行氣活血、愉悅身心、放松心情的作用,對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有很大幫助。(于曉 北京市海淀區中醫醫院)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