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格和律到底指的什么 一般來說,有人把近體詩又稱為格律詩,這 是不準確的,近體詩中,只有律、絕可稱為格律詩,其余歌、行、引、賦、吟、謠大都各有要求,有的可轉韻,有的是不講格律的,大都比較寬松,只有格律詩要求嚴格。那么,格律詩的格和律,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一些說法又不盡相同,使我們感到有些一知半解,似是而非。下邊,僅就個人理解以釋之。 古人說,詩講體制,這個體制,就是格,即格式。包括字數、行數、對仗、韻部等要求。比如,近體詩有平起平收,平起仄 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多種格式,這就是鐵的框架,是不可亂走的雷區,任何人都得按照這些格式寫,這樣才有相對、相替、相粘的結構布局,否則,就不是格律詩,或出律了。 所說格,還有另一種含義,即詩的品格、詩的質量。也被古人稱為格力。如, 古人把近體詩分為沖淡、雄渾、高古、典雅、勁健、繡麗、飄逸、曠達幾十種風格,寫成什么樣,達到何種意境何種格,自然 靠作者自身功力了。 再說律。律即調,包括音律、韻律。古人是有聲調譜的,要求平仄相協,循環往復,為的是制詩以協樂,采詩入樂,這樣才有節奏美與音樂美。如七律,大體句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句式結枸,為的就是抑、揚、頓、挫,起起伏伏,使詩句靈動起來,就像踩著鑼鼓點扭秧歌,錯一步也不行,不美了。要在過去,也無法譜曲唱了。當然,也不好看了。 這里的律,除了平仄,還有字聲問題,有些字今古讀音截然不同,如,勝,古讀生。衰古讀吹,房,古讀旁。白,古該擇。黑,古讀賀。否,古讀疲。如果用現代漢語發音讀,聲調也出律了。 關于格律,是很復雜的一個問題,古人在聲律上又加了許多花樣,什么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之類,不外第幾字與第幾字不能同聲。寫一首詩,要想不犯病,得累死你。如今的格律詩只讀不唱,唱著讀也沒幾個人會。什么四聲八病,現代人弄不懂,古今語音變化又太大,我以為完全可以不聽這套了,平仄合律也就行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