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年初五(正月初五)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人們放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意指把臟東西都趕出去,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一)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里把垃圾掃出門外。 ![]() 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里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于是吃飯。 二、大年初五各地習俗 一)大年初五習俗 1、南北方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中國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貴。 2、處處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中國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 路頭神俗以為接路頭,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 3、大家送窮神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 ![]() 4、初五餃子 “破五”這天,還有個頂重要的事兒,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所以,求財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據說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 5、米缸不空 “民以食為天”,人們的一頓三餐離不開糧食,所以這一天米缸是不能空的,米缸不空代表著生活富足,豐衣足食,同時也代表著主人生活積極的態度,這一切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活富足,福氣滿滿,平安順遂。 ![]() 6、水缸不空, 在老人眼里,水代表著運氣,而初五又是破窮日,家里有水缸的一定要接滿水,代表著四平八穩,圓圓滿滿,預示著生活富足。 ![]() 7、錢袋子不空 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錢,因此才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說法。大年初五這一天要把錢袋子裝的鼓鼓的,象征著生活富足,財源滾滾。一年都會有好的福運和財運。 ![]() 二)各地習俗 初五禁忌舊俗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五日。舊時,中國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中國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柜臺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1、陜西 鳳翔縣,這是秦人的發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掃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他們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后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么?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秦人豪邁,辦事徹底,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 2、廣東習俗 俗話說:正月初五迎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廣府年俗中,年初五要“接財神”。以前有商戶在這一天凌晨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也有一些商鋪搶在這一天開業,認為有利于財源廣進。 ![]() 3、北京民俗 由于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于此日串門,串門則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于此日不勞作,否則本 年內遇事破敗。 ![]() 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稱的“破五”,吃餃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兒今兒個一定要做的兩件事兒。中國民俗有一說,“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今兒個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新媳婦也該回娘家拜賀長親了。按清代《燕京歲時記破五》所記:“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春。新嫁女子亦于是日歸寧。 4、晉中、晉東南、西北民俗 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中國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墻外。 ![]() 5、山東民俗 山東初五是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既為“馬日”,又為“破五”,還為“財神日”,商家愛選在這一天開業;南方不少地兒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記著:“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在上海,舊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還得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 5、天津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 6、魯西南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蝎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 7、浙江 在浙江嘉興,正月初五有接路頭的習慣,人們早起虔誠供神,叫做“乞利市”。 ![]() 8、江蘇 在江蘇蘇州,接路頭(即迎五路財神)時,客堂正中要掛上財神畫軸,前面放酒盅五只、筷子五雙,以及“五干”“五濕”的供品。此外,還要加四碗四碟,中間放“三牲盤”:金雞兩只、五花肋肉一方,活鰱、鯧魚各一條。雞要縛成元寶狀,口銜青蔥;魚上壓一把菜刀。商戶迎財神招人飲酒。 ![]() 三、大年初五相關民間諺語 1、初五、初六捏面團 2、不怕初五淋,就怕初五晴 3、初五破五窮,財神進門中;掃盡晦氣去,新年路路通 4、初五3要破”:破窮、破穢、破舊習 5、初五三不空,不富也安康 ![]() 6、初五、初六捏面團 7、大年初五五不空,一年不受窮 8、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 9、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 10、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 四、大年初五相關古詩詞 正月五日出游 陸游·宋 久作閑人不慣愁,新春天氣更清柔。 未為遼海千年別,且繼斜川五日游。 細柳拂頭穿野徑,落梅黏袖上漁舟。 此身定去神仙近,倚遍江南賣酒樓。 ![]()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正月五日漫興 余芑舒·宋 雪檐晴作雨,道空日如年。 燕坐無馀事,床頭易一編。 ![]() 《正月五日》——宋·梅堯臣 新春新月圓,城郭千萬家。 行行見新月,百步還平沙。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花。 勿疑鬢釵重,當畏桑榆霞。 ![]() 《辛亥正月五日游都玄壇》 ——宋·喻良能 偷閑結侶上春臺,遙見青簾竹外開。 碧瓦朱甍新宇宙,玉階金柱舊蓬萊。 松筠不改青蔥色,梅蕊先饒冷淡香。 欲識東皇真面目,好風晴日看霓裳。 ![]() 《正月初五》 劉敞 〔宋代〕 雪霽春容滿舊都,尋春寫鞚杜城隅。 冰消流水相縈帶,日出南山半有無。 往事廢興悲故老,扁舟沿溯想江湖。 路人應笑山公醉,此興由來屬我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