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消食藥,也是治療癥瘕(瘤)結節的良藥 神曲,又名六曲、六神曲,出《藥性論》,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消食藥。各地生產的神曲,雖然制法規格稍有出入,但其基 為主組方,用于治療一些癥結之患,收到了較好療效。 實踐證明,重用神曲組成的治療癥結的處方,其軟堅散結的功效明顯,同時還有防止其它軟堅散結藥物對脾胃的過度傷伐,從而有利于藥物的運化吸收。也給治療帶來好處,現整理五則實例于后。 一、青春期乳腺增生病 悶,脅痛,煩躁易怒,月經量少,色黑有塊,頭暈乏力,痰涎多,舌質淡邊尖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弦。 證屬肝郁氣滯,痰凝血瘀。治擬疏肝行氣,祛痰活血,軟堅散結。 處方:焦六曲30克,香附12克,白芥子10克,夏枯草20克,郁金15克,枳殼10克,當歸15克,昆布8克,海螵蛸6克,梔子8 服半月,以資鞏固。隨訪至今未復發。 二、子宮肌瘤 狀物,結合婦檢診為子宮后壁肌瘤,建議手術。因患者貧血(血紅蛋白8克/L、紅血球310萬/毫米3)而要求服中藥治療。 1984年11月22日初診。當時癥狀除有上述各項外,還伴有頭暈乏力,少氣懶言,胸脅脹痛,食少納呆,畏寒肢冷,眠差,少腹墜脹,舌淡苔薄白,津中等,脈沉細而澀。 證屬肝郁脾虛,氣滯血瘀,寒凝不化。治擬疏肝健脾,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溫散寒凝。 處方:焦六曲35克,香附15克(沖),黃芪30克,潞黨參2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當歸15克,枳殼8克,厚樸10克, 隨后原方減量連服一月,以資鞏固。隨訪至今未復發。 三、肝腫大 肝功能無特殊異常。診斷為“肝腫大”、“慢性膽囊炎”(曾作過膽囊造影:+)。 證屬肝氣郁結,脾胃虛弱,陰虧血瘀。治擬疏肝氣,補脾胃,養陰活血軟堅。 處方:焦神曲35克,白術15克,柴胡12克,酒炒杭芍15克,莪術10克,茯苓20克,熟地20克,川楝子12克,沙參30克,枸 1厘米。肝波:較密微小波。膽囊:液平1.5厘米,進出波稍毛。愈后隨訪至今未犯。 四、甲狀腺結節 參5克(另煎),生地15克,白芥子12克,夏枯草30克,瓦楞子30克(先煨),蔞殼12克,海藻12克,郁金10克,象貝母8克。1日1劑,3服。 以此為基礎方,時作對癥出入。20日后結節明顯縮小,約1.2×0.5厘米,再守方半月,結節縮小為玉米粒大小,諸癥基本消失,于1983年5月20日山院。信訪至今未再犯。 五、腱鞘囊腫 15克,桃仁15克。桃仁搗為泥,余藥研末,醋調加酒少許敷患處,連用一周,腫塊物消失。又囑用原方隔日敷1次,連用半月。隨后追訪一直未復發。 據現代藥理研究,神曲為一種酵母制劑,內含維生素B復合體、 別能力,抑制病變組織的蛋白質合成,達到軟堅散結之效。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六曲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用于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腹瀉。 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歸經】入肝、三焦經。 【功能主治】理氣解郁,止痛調經。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白芥子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夏枯草 【性味】辛、苦,寒。 【歸經】歸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郁金 【性味】辛、苦,寒。 【歸經】歸肝、心、肺經。 【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枳殼 【性味】苦辛,涼。 【歸經】入肺、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當歸 【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昆布 【性味】咸,寒。 【歸經】歸肝、胃、腎經。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海螵蛸 【性味】咸,微溫。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主治】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閉,腹痛癥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 梔子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川芎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肝、膽經。 【功能主治】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厚樸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貝母 【性味與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入心、肺經。 【功效】止咳化痰,清熱散結。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