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忘掉傳統提示詞模板,真誠提問 DeepSeek R1是推理模型,對提示詞更敏感,不再需要復雜的結構化提示詞模板。直接清晰地表達需求即可,例如“幫我把這份報告梳理包裝一下,我要寫成周報給老板看,老板很看重數據”,這樣更高效。 2. DeepSeek通用提問結構 可以采用“我要做什么,要給什么人用,希望達到什么效果,但擔心什么問題”的通用提問結構。比如“我要做一個從廣州到北京的旅游攻略,要給爸媽用,希望能讓他們在北京開心地玩七天,但我擔心他們會玩得累、腿不好”,能讓DeepSeek生成更符合需求的答案。 3.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 無論是知識型問題還是任務型需求,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能讓DeepSeek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比如要生成減肥計劃,明確告知身高、體重、運動量等身體狀況,它給出的計劃會更貼合實際。 4. 明確目標而非過程 像產品經理提需求般描述“要什么”,而不是像程序員寫代碼般規定“怎么做”。例如要求整理錄音轉文字稿,可以提出“需要整理成可供新員工快速理解的會議紀要,重點呈現功能迭代決策與風險點”,而不是只說“刪掉語氣詞,按時間分段,每段加小標題”。 5. 要求“說人話”,或主動標注知識狀態 當DeepSeek的回答過于抽象、難以理解時,直接說“說人話”,它會用更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方式重新解釋,適合幫助理解復雜概念或新事物。或者,明確標注自己在相關領域的知識狀態,如“我是剛接觸AI的文科生”“我有三年Python開發經驗”,讓DeepSeek輸出的內容精準匹配你的理解層次,避免回答過于簡單或復雜。 6. 角色設定,模仿寫作 DeepSeek擅長分析學習模仿,給它一篇文章或指定模仿某人的語氣,效果會更好。比如讓它用李世民的語氣寫一段玄武門事變后的獨白,能挖掘出豐富的歷史細節、人物復雜性和文學性。 7. 反向PUA訓練 利用DeepSeek的完整思維鏈,用反向提示詞PUA,如“請你列出十個反對理由再給方案”“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么批評這個方案”,能讓生成的結果更全面、有條理。 8. 激發深度思考 在問題中加入“請你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至少自己復盤100遍”,能讓DeepSeek進入極度深度思考模式,主動審視答案、挖掘不足、從對立角度審視問題、模擬實操預估困難,生成更完整可用的答案。 9. 從開放到收斂 利用DeepSeek的思維鏈展開過程,先提出較為開放的問題,根據其推測和分析,進一步補充完善信息,收斂問題,從而得到更精準符合需求的結果。 熟練使用以上這些技巧,你會發現DeepSeek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伙伴,會給你提供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解題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