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你的另一半明確地說想離開你,甚至很篤定地表明了要分開的態度。但是,你卻會發現,他的行為和細節透露出了一些不一樣的信號。比如,他對你還有責任心,不忍心真的完全“丟下”你,甚至還保持著以前對你好的一些習慣。 然而,他的感情變得很冷漠了,你幾乎很難再接近他。他像是把自己的心關起來了,不讓你進去。這種疏遠和距離感讓你覺得,他好像不是不在乎你了,而是內心充滿了矛盾。 一方面,他看起來是想離婚,態度上也表現得很堅決;可另一方面,他又顯得猶豫不決。當你試圖靠近他、試圖挽回這段感情的時候,他卻會本能地抗拒,不愿意接受你的靠近。 實際上,這類夫妻之間,往往在過去的相處中形成了一種“依賴共生”的關系。換句話說,兩個人的感情更多是靠互相依賴和習慣維系的,而不是一種真正健康的、獨立又親密的狀態。這種關系模式,常常是導致今天這個局面的原因。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一段感情里,總是缺乏安全感,也很渴望愛,就會對另一半特別依賴。而你的伴侶呢,內心可能也缺乏一種“自己有價值”的感覺。正因為你需要他,他才會感到自己被需要,這讓他覺得自己有用、有意義。 于是你依賴他,而他則依賴你對他的依賴。就像兩顆剛好嚙合的齒輪,互相卡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表面看起來很合拍,但實際上,這種依賴共生的關系并不健康,反而會慢慢傷害你們的感情,最終可能把婚姻推向破裂的邊緣。 為什么呢?因為當你很依賴另一半時,你會下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一個“被愛”的角色上,覺得對方應該滿足你的情感需求。你會非常關注他有沒有回應你的期待,通過他的態度和行為來確認自己是不是被愛,是不是重要。 如果對方表達了愛意,你就會覺得很安心、很有安全感,也因此更加依賴他帶給你的這種“被愛的感覺”。這種依賴會越來越強烈,甚至讓你非常害怕失去對方。于是,你會不斷地去揣摩他的行為,分析他是不是還愛你,甚至對他的態度和行為特別敏感。只要發現一點點冷淡的跡象,你就會覺得很不安,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上。 問題是,你把感情的標準完全建立在自己的需求上,只想著自己有沒有被愛,卻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你的伴侶呢,因為得不到情感上的回應,漸漸會覺得自己“被愛”的感覺越來越少,內心也開始覺得空虛、匱乏。這樣一來,婚姻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難維持。 他得不到情感的支持,覺得他對你而言只是一個滿足你內心情感需求的工具,認為你并不愛他,他的感受不被看見, 也得不到理解,就會有一種真實的自己被忽視的感覺。 所以,伴侶慢慢對你變得冷淡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主動付出了。他會覺得沒有繼續付出的動力,甚至會覺得這段關系很累,不想再堅持下去。可是,因為他過去在這段婚姻里已經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和情感,就像交了很多“沉沒成本”。同時,他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依賴,這讓他如果真的要離開你,會有很強的愧疚感。因此,他內心其實很矛盾,很難真正下定決心去離婚。 其實,這類婚姻是有很大修復空間的。因為你對他還有依賴,所以你有動力想把他拉回來。而從他內心深處來看,他也并不是真的想離開你,更多是對目前的狀態感到失望和疲憊。 關鍵的問題,是他在這段關系里感受不到“被愛”。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你們的感情就還有希望。 那么,該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索取愛”的欲望,不要總是要求他給你安全感或者證明他愛你。你需要主動去創造一種讓他“被愛”的感覺,主動為他提供情感支持,讓他感受到你其實也在努力付出。這樣,他內心的那種“匱乏感”就會慢慢消失,他會重新覺得自己被重視、被關心。他也會意識到,你是有能力去愛他的,而不是一味索取。 當他重新感受到你的愛,婚姻的裂痕自然會慢慢修復。他也會打消離婚的念頭,和你一起努力把這段關系重新建立起來,回到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狀態。 關于江萊陽: 一個個人執業的情感咨詢師,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經驗反思;終身成長,持續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