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 法門珍寶 門票:60元 展覽由安徽博物院和法門寺博物館主辦,展出了鎮(zhèn)江博物館、昭陵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9家文博單位的132件/組唐代文物精品,其中法門寺精選了54件唐代文物(加上本篇發(fā)17件啦)。 之前已經(jīng)發(fā)過一篇介紹這個展內(nèi)容:大唐盛世,法門珍寶,在安徽!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品種繁多的香料輸入漢唐,漢朝就很流行熏香,尤其是以道教為盛,到了唐朝,香文化全面發(fā)展,佛教的也興盛起來。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20余件大唐貴胄供奉的香具及香料,是迄今我國唐代考古史上數(shù)量種類最多、等級最高的香具集群性重大發(fā)現(xiàn)。 這批精美的燃香之器形態(tài)各異,從中也可看出行香之法豐富多樣。 今天就從法門寺的一些“香器”來看的大唐貴族的“香”文化。 這種香,不是普通老百姓在寺院上的香,而是用高級器具(以金銀器為主)承載的熏香。 漢朝的香爐多數(shù)是博山爐造型的(仙山盛景 | 史上最美博山爐),到了唐朝,香爐的造型就不統(tǒng)一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 先來看最特別的4件香具吧~ 鎏金銀龜盒 這件精美的烏龜,長28.3厘米,寬15厘米,高13厘米。 第一眼看到這個大金龜時,我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直到看到說明說它是宮廷香器,出土?xí)r,龜盒腹內(nèi)還殘留有香灰,背蓋內(nèi)可見熏香殘留的煙炱痕跡。 這才明白,原來它是熏香用的。 你看,打開烏龜蓋,就可以把香放入它的腹內(nèi)并點燃,然后,裊裊的香就從烏龜嘴兩側(cè)升起。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烏龜身上的紋飾很精美,鎏金保持得很好。 事實上,法門寺出土的器件,尤其是金銀器,多數(shù)保存得很好,金就仍然金光親親,銀也沒有生銹,還閃著銀白色的光,真是相當不容易了! 展覽還給出了正面看的線圖(下圖),我還嘗試了從這個角度拍照,結(jié)果拍出來太丑了,就不發(fā)了…… 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 還記得國家寶藏第一季中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寶藏嗎,有一件唐朝的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外徑4.6厘米)。國家博物館也有一件,好像是在古代中國展出。這種香囊,在唐代并不罕見。 但,法門寺這件是所有這種香囊中最大的,直徑約12.8厘米,鏈長24.7厘米,重547克。可以用碩大來形容了! 香囊為鏤空球體,上下半球體以合頁鉸鏈相連,鉤狀司前控制香囊之開合,開合自如,設(shè)計巧妙。 你看,它就像新做出來的一樣,合頁鉸鏈看起來還能用的樣子。 它的紋飾非常精美,香囊表面鏨刻鎏金雙蛾團花紋,雙蛾展翅相對,周圍環(huán)繞纏枝花卉紋,紋飾細膩生動,寓意吉祥美好。口沿處飾有蔓草紋,也是鎏金裝飾。 它是一件隨身佩戴的香具,通常用于盛放香料,既可熏香衣物,也可作為裝飾品。唐代貴族女性常將其佩戴于腰間或懸掛于帳中,既實用又彰顯身份。 法門寺這件戴于腰間就太大了,可能用于懸掛于寺廟里的大殿中。 這種香囊最特別的是,在上下球體之間,有同心圓機環(huán),這樣會保證行動的時候里面的香不會傾斜撒出來。可以說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