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腳軟腳是指電機安裝時,因地腳與基礎接觸不良、緊固力不足或基礎變形,導致電機運行時地腳支撐剛度不足的現象。其表現為振動異常、螺栓松動、底座位移,甚至引發軸承損壞、軸對中偏差等問題,嚴重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與壽命。 1)目視檢查法 初步檢查地腳螺栓是否松動、銹蝕,墊片是否缺失或變形,基礎表面有無裂紋或沉降痕跡。此方法簡單但精度低,需結合其他手段。 2)塞尺檢測法 操作步驟:使用塞尺測量地腳與基礎間的間隙,通常要求間隙≤0.05mm。注意點:需在未緊固螺栓的狀態下多點測量(至少4個方位),記錄最大值作為判定依據。 3)水平儀檢測法 將水平儀置于電機底座平面,檢測水平度偏差(一般要求≤0.1mm/m)。若同一底座不同位置的水平度差異超過標準,則可能存在軟腳問題。 4)百分表檢測法 首先按規定扭矩擰緊所有的地腳螺栓,然后松開其中一個螺栓,觀察百分表的位移,通常位移小于0.05mm,認為合格,沒有虛腳,若大于,則認為存在虛腳。接著,重新擰緊螺栓,對每個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測試,若幾個螺栓的松緊變化量不大且基本相同,說明沒有虛角。 5)螺栓預緊力檢測 使用扭矩扳手或液壓拉伸器檢查螺栓緊固力矩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一般為螺栓材料屈服強度的70%~80%)。 二、地腳軟腳的原因分析 1)基礎質量問題 混凝土強度不足或養護不當導致基礎開裂。 基礎表面平整度超差(>0.2mm/m)。 2)安裝工藝缺陷 墊片疊加過多(超過3片)或未采用斜墊鐵。 二次灌漿不密實,存在蜂窩狀空隙。 3)材料形變因素 底座鑄造殘余應力釋放導致變形。 地腳螺栓材質不達標(如8.8級螺栓被替換為4.8級)。 4)運行環境影響 高溫導致基礎熱膨脹不均(常見于冶金設備)。 化學腐蝕造成地腳接觸面氧化層增厚。 三、地腳軟腳的消除方法 1)調整墊片法 步驟: a. 松開問題地腳螺栓,用千斤頂頂起電機至合適高度; b. 采用整塊不銹鋼墊片(厚度≤3mm)替換原有疊片; c. 按對角順序分次緊固螺栓至設計扭矩。 優勢:成本低、操作便捷,適用于輕微軟腳。 2)基礎研磨法 使用電動磨光機對基礎接觸面進行研磨,配合紅丹粉檢查接觸面積(需≥75%)。注意控制研磨量,避免破壞基礎結構。 3)環氧樹脂灌漿修復 針對二次灌漿層缺陷,采用無收縮環氧樹脂(如MasterFlow 648)進行壓力灌漿。固化后抗壓強度可達80MPa以上,有效提升支撐剛度。 4)彈性支撐改造 在振動敏感場合(如高速電機),可安裝橡膠減震墊或彈簧隔振器。需重新核算系統固有頻率,避免共振發生。 5)激光對中校正 軟腳消除后,必須使用激光對中儀檢測電機與負載設備的同軸度(徑向偏差≤0.05mm,軸向偏差≤0.1mm/m)。 四、關鍵注意事項 1)預防性維護 每季度檢查地腳螺栓扭矩衰減情況(允許衰減量≤15%)。建立振動監測趨勢圖,發現異常及時干預。 2)操作規范 緊固螺栓需遵循星形順序,分3次加載至目標扭矩(30%、70%、100%)。禁止在螺栓螺紋處涂抹潤滑脂(除非設計特殊要求)。 3)材料選擇 優先選用304不銹鋼墊片,厚度公差控制在±0.02mm以內。地腳螺栓應滿足GB/T 3098.1標準,配套彈性墊圈防松。 地腳軟腳問題需通過'檢測-分析-處理-驗證'的系統化流程解決。重點在于提升安裝工藝規范性和加強周期性維護。對于關鍵設備,建議采用無線螺栓預緊力監測系統等智能手段,實現故障的早期預警與精準治理,確保電機長周期穩定運行。 閱讀后請順便點亮,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把它傳播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謝謝!歡迎各位同仁留言補充! |
|
來自: 奮斗xebc4727cj > 《鉗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