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清1610-1664)俗名江韜,字六奇,號漸江,又號無智、漸江學人、孤嘯主人,人稱“梅花古衲”。 明末畫家。諸生,明亡后出家為僧。擅山水,初學宋人,晚法倪瓚,尤好繪黃山松石。精山水外,間寫梅花和雙勾竹,與原濟、朱耷、髡殘合稱'清初四畫僧'。 和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等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 工詩,著有《畫偈》。 ![]() 弘仁其人,詩孤畫靜。 少年孤貧,后來當了和尚,但是有文藝天賦的人即使出家了也不會忘了繪事,他喜好云游,來往于黃山白岳之間。用他的筆描繪那些途中的白云、松樹、梅花。 ![]() ![]() 畫里面大面積的留白是逃離紅塵后的第一口清新空氣,他不喜歡閉塞、喧囂、稠密、壓仄。 他喜歡淡雅、疏朗、明潔、孤高。 ![]() 他筆下的世界是那么的安靜,群峰靜立,沉默無言,花不開了、水不流了,時間靜止了。那一刻達到了永恒。 他的畫里,有溶不掉的月色,幾百年了仍在發著淡淡的清光,孤寂的僧人也是他畫面的主題,還有古木寒崖、枯藤老屋。 ![]() ![]() ![]() 他的心是孤寂的,也是空靈的,他把孤獨的喜悅都傾訴在畫紙上。 內向的人往往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那里也是奔騰的巖漿,只是這份熱情他沒有給人,只是給了手中的筆、天邊的云。 或許年少的經歷已經讓他對人類失去了所有的興趣,所以他讓友人在他死后,墳墓邊植滿梅花,他愿意和梅花為伴,不愿與同類交流,或許,在他心里,梅花才是同類。 必定是善良的人啊,從不負人但難免為他人所負,久了就遠遠避開人,就像那些怕人的小動物。 梅花古衲,被褐懷玉,貧釋子身貧道不貧。 ![]() ![]() ![]() ![]() ![]() ![]() 弘仁很愛黃山,死后也葬在黃山披云峰下,他畫過很多黃山的風景,骨骼勁瘦、頗為寫實,得黃山之骨。 他的每一根線都來自于倪瓚,曾詩云:“疏樹寒山淡遠姿,明知自不合時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 他的畫里有很明顯的折帶皴,但在構圖卻有重大突破,層巖陡壑、重疊幽深,他深諳陰陽之術和空間交錯的藝術,懂得學習和變通,我想畫畫的人都該學學他這種本領,這才是齊白石說的“學我”而不是“似我”,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 ![]() ![]() ![]() ![]() 學的是那個本質,那個道,而不是術。 只有那個本源的東西才能生發出各各不同的妙物,越往枝末,越定型、越沒有變化空間,越沒有新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