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再次語出驚人!他說:“貧窮富貴皆有定數,我堂堂復旦大學教授的兒子,從小念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可到頭來卻只考上了二本!我認了,因為人各有命!如果人到了40歲還不信命,那你這輩子估計就這樣了!”一針見血,振聾發聵 王德峰,被稱為“復旦哲學王子”,他不僅講哲學,也作為一位歷經世事的長者向年輕人傳授人生的真理。 他可以從哲學的角度,講大環境對人格的塑造,也能以哲學來解讀“男歡女愛”,甚至還能從哲學中,解析“教育”和“命運”的關系! 譬如開頭那一段,王德峰感慨道:“我堂堂復旦大學教授的兒子,從小念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可到頭來卻只考上了二本!”這一聲嘆息,道出了千千萬萬中國父母的無奈! 王德峰教授,從小是個學霸,從復旦大學本科一路讀到博士,學術領域內堪稱翹楚。為此,他也對兒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也能讀復旦,延續自己的道路。 因此,王德峰為兒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從小學到高中,讀的都是最好的學校。而且,當時復旦大學有一個優惠政策:教職工的子女只要達到一本線,就能被復旦錄取。 他滿懷期待地認為,憑借孩子的條件和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考上復旦。可是,當高考成績出來后,他傻眼了,兒子的成績別說復旦,差點連本二都夠不上! 那一刻,王德峰郁悶、憤怒,心情極為復雜。他想不通,自己如此精心栽培的兒子,為什么會達不到預期?他騎著自行車在上海四平路上繞了三圈,深切地體會到什么是“得之有命”! 王德峰深深嘆息:“大概從第一天我們做父母的就開始計劃他的未來,精心的設計了他的成長過程和計劃,并且嚴格的按照這個計劃來教育他,但是他卻并沒有如我們所期待的一般,這難道不是命嗎?” 比如,某個人考大學,那應該努力,只要有方法地復習,最終增長了知識和能力。但最后是否能有一個很好的分數,讓自己能考進清華北大或者復旦,這件事不歸你管,這就叫“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人生亦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 如:你什么哪里人,父母是誰,這個由不得自己;你的容貌、喜好,都在命里;子女的成果時他們的命,不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結果...... 人的命運在大方向上,都是定好的。王德峰如是說:“一個人到了40歲還不相信有命,此人悟性太差!我們的生活閱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知道,人生富貴窮通,莫非命也。” 當然,認命并不意味著躺平,而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人得接受自己有所不可為,這種謙卑會給你帶來更加坦然的心態,因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王德峰說:“信命,才是積極的人生觀!” 你相信命時,富貴來了,你能安富,貧賤來了你能安貧,那才是真已的福氣。 你不相信命時,你以為富貴你爭取而來的。兒女成龍成鳳,也是你爭取來的。那你這一生會有多少事情會讓你失望。 不得不說,王德峰對于“命運”的解釋,通透又精辟,人人都讀得懂! 王德峰,素有復旦“哲學王子”美譽的,不僅僅是因為他深厚的哲學功底,更是因為一種獨屬于他本人的授課風格。讓許多抱著好奇心想看個究竟的網友,在聽完他的課程之后直呼“停不下來”、“醍醐灌頂”。 就連上海弄堂里大字不識一個的很多老頭子、老太太,也經常跑到復旦大學聽他講課。 有一天,當他走在弄堂里時,被鄰居老太太攔住了:“王教授,我天天都在聽你的課呢。” 王德峰感到驚訝之余,也被感動了。 在挑戰不斷的今天,如何尋找目標和意義,尋找動力,也成為大多數普通人面臨的人生課題。 而王德峰寫的這本《尋覓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換一個別樣的思考維度,指出生活中那些被輕易忽略掉的現實,從而引起內心的反思。 在書中,王德峰通過對讀書、教育、生活等話題的探討,講述一些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由此深入淺出地談哲學問題,講虛無、講得失 、講人性,教導人們踏踏實實地,在現實生活中尋覓意義。 《尋覓意義》這本書收獲了很多讀者的首肯: 網友說:“王德峰教授的語言真的很能引人思考,我想這種老師才配得上稱為大學教師,是實實在在幫助學生去探索人生的價值、意義以及良好的三觀,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 王德峰教授在《尋覓意義》中寫道: “身處現代社會,我們時常感到不安,而所有的不安,都源于兩個字——'意義’。我們不知道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工作的意義、學習的意義……如果能夠解決這些疑問,那么一切困難就迎刃而解。” 在《尋覓意義》中,王德峰教授結合生活中的各個案例,深入剖析了教育、哲學、生活、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的難題,用風趣幽默的文字,為當代人解開重重疑慮,尋覓到開釋心靈的“良藥”。 有讀者說:“每一個迷茫、內耗、陷入精神困境的人,都應該讀一讀王德峰!” 好書不貴!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平靜你的心靈,讓你找到內心的安寧和歸屬感的書籍,那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
|
來自: 學生100分之路 > 《周易風水命理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