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這份文本是一份醫學高級職稱正高《中醫內科學》的考前沖刺題,包含多選題和共享題干題,涉及中風脫證、暑濕傷表證、寒濕阻遏黃疸等多種病癥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藥物組成等內容,旨在幫助考生復習和鞏固中醫內科知識。 · 中風脫證臨床表現:中風脫證的臨床表現包括神志昏憒無知、目合口開、四肢松軟、手撒肢冷汗出、二便自遺,鼻息低微。 · 暑濕傷表證鼻癥狀:暑濕傷表證的鼻癥狀是鼻塞和鼻流濁涕。 · 寒濕阻遏黃疸主證:寒濕阻遏黃疸主證包括黃色晦暗、頭重身困酸痛、脈緩濡、小便不黃。 · 《證治匯補》對哮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證治匯補》認為哮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外有非時之感、內有壅塞之氣、膈有膠固之痰。 · 癡呆虛證治療的正確方式:關于癡呆虛證的治療,常加血肉有情之品、注意培補后天脾胃、切忌滋膩太過。核心金題,考試筆記+真題考點整理,綠網教育 全專業全班型一站式考試輔導 屠醫生微信:tu6268528 · 瘀血停滯之胃痛治療可選用的方劑:瘀血停滯之胃痛可選用丹參飲、失笑散。 · 糖尿病診斷檢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試驗均有助于糖尿病的診斷。 · 化積丸的藥物組成:化積丸的藥物組成包括三棱、莪術、阿魏、檳榔、蘇木、瓦楞子、五靈脂。 · 顫證的病位:顫證的病位主要在筋脈,與肝脾腎關系密切。 · 肺脹痰蒙神竅證發生有關的因素:肺脹痰蒙神竅證的發生與痰熱內郁、痰濁潴肺、熱動肝風、痰迷心竅有關。 · 黃疸失治誤治后期可轉變為的病癥:黃疸如失治誤治,后期可轉變為鼓脹、積聚。 · 不寐心膽氣虛證可排除的選項:不寐多夢,易于驚醒,遇事易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可排除心虛膽怯型心悸、心陽不足型心悸、陰虛火旺型不寐、心脾兩虛型不寐。 · 癭病心肝陰虛證選方:可用于癭病心肝陰虛證選方的是天王補心丹、一貫煎。 · 遺精始病時實證多為:遺精始病時實證多為濕熱下注、君相火動。 · 標本兼顧適用的情況:標本兼顧適用于虛人感冒、邪盛、正虛但尚耐攻。 · 烏頭赤石脂丸合蘇合香丸治療寒邪極盛胸痹的作用:烏頭赤石脂丸合蘇合香丸治療寒邪極盛胸痹,其作用為芳香溫通、祛寒活血。 · 實厥的特點不包括:實厥的特點不包括面色蒼白,聲低息微、口開手撒,汗出肢冷。 · 嘔吐的病因病機常見:嘔吐的病因病機常見有外邪犯胃、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 · 不寐的治療應:不寐的治療應辨證論治、佐以安神定志。 · 痿病臨床表現:痿病臨床表現為肢體筋脈弛緩、不能隨意運動、軟弱無力、肌肉萎縮。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具有腎毒性的藥物:馬兜鈴、益母草、關木通、木防己具有腎毒性。 · 羌活勝濕湯的藥物組成:羌活勝濕湯的藥物組成有羌活、獨活、川芎、蔓荊子、防風、藁本、炙甘草。 · 嘈雜常見證型不包括:嘈雜常見證型不包括氣虛證、陽虛證。 · 脅痛常見治療方法:脅痛常見治療方法有疏肝理氣法、清熱利濕法、祛瘀通絡法、養陰柔肝法。 · 肺脹的病變部位:肺脹的病變部位首先在肺,繼則影響脾、心、腎。 · 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先天遺傳、飲食不節、七情內傷。 · 懸飲的臨床特點:懸飲的臨床特點是胸脅飽滿、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臥、或有肺癆病史。 · 淋證的主癥:淋證的主癥是小便頻數短澀、淋澀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 氣虛感冒可見的癥狀:氣虛感冒可見的癥狀有惡寒、發熱、咳嗽、痰白、無汗、氣短懶言、頭痛身楚。 · 感冒失治誤治或感受時行疫毒深重可發生的變證:感冒失治誤治或感受時行疫毒深重,可發生的變證有乳癰、喘證、心悸、胸痹、痙厥。 · 服感冒藥后病邪外達之象:服感冒藥后病邪外達之象應有得汗、身涼、脈靜。 · 感冒的辨證要點:感冒的辨證要點有辨風寒與風熱、暑濕感冒辨暑熱與暑濕哪個偏重、虛體感冒辨邪正虛實主次。 · 女性41歲病例診斷:女性41歲,長期憂郁誘發本病,表情淡漠,神識呆鈍,喃喃獨語,喜怒無常,舌苔膩,脈象弦滑,中醫診斷為癲病。 · 女性41歲病例辨證:該病例應辨證為痰氣郁結。 · 女性41歲病例治療方劑:如見不寐易驚,躁煩不安,舌紅苔黃,脈象滑數等癥則應用溫膽湯加減。 · 男性43歲病例辨證:男性43歲,有失眠病史2年,不寐多夢,有時徹夜不眠,伴急躁易怒,頭暈腦脹,口苦,大便偏干,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數,辨證為肝火擾心。 · 男性43歲病例首選方劑:該證首選方劑為龍膽瀉肝湯加減。 · 男性43歲病例安神藥物:本證最宜用生龍骨、生牡蠣、磁石安神。 · 男性43歲病例加藥情況:若兼胸悶脅脹,善太息,宜加香附、郁金、佛手等;若急躁易怒,大便干燥難解,宜加當歸龍薈丸。 · 女性42歲病例病機:女性42歲,久病肌衄,頭暈心悸,身疲乏力,低熱,面色無華,甲爪色淡,失眠健忘,食少納呆,月經量多,舌淡苔少,脈細弱,中醫病機為氣不統血,血虛陽浮。 · 女性42歲病例治法:該患者中醫治法為健脾統血,益氣養血。 · 女性42歲病例治療方劑:治療方劑宜選用歸脾湯。 · 男性40歲病例辨證診斷:男性40歲,三月前受涼后出現四肢關節疼痛,游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起病之初曾有惡風,發熱,納可,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中醫應辨證診斷為行痹。 · 男性40歲病例治療方劑:此患者應以防風湯加減為主治療。 · 男性40歲病例辨證:如果該病人還兼見腰背酸痛,下肢無力,夜尿頻多,精神倦怠等,此病人辨證為腎氣不足。 · 男性40歲病例方劑:如果該病人關節逐漸腫大,身體贏瘦,苔薄黃。應投以桂枝芍藥知母湯。 · 男性40歲病例方劑選擇:如果病人日久不愈,見腰酸,下肢軟弱無力等肝腎氣血虧虛之癥,則應投以獨活寄生湯。 · 男性40歲病例方劑選擇:如果病人痹久內舍于心,見心悸氣短、脈虛數,應以炙甘草湯治之。
|
|
來自: 屠醫生 > 《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副高·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