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們一提起國家總理腦海中總會不自覺的浮起周總理這三個字,不得不說,當年的周恩來總理確實是深受人民的愛戴,而他當年所做的功績至今仍被千家萬戶津津樂道! 但是在1997年,中國銀行內部查賬的時候已經逝世21年的周總理,他的銀行賬戶上竟然有40多萬的存款,當時在中國引起了巨大轟動!這筆錢究竟是怎么來的?請你繼續往下看! 1997年,中國銀行內部進行查賬,讓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在他們查到已經去世21年的周總理賬戶時,竟然發現里面還有46.7萬元的存款,這筆錢在當年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于是銀行方面立刻做出了調查,并且把這件事情報給了有關部門! 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后,讓很多人都十分的震驚,周恩來總理一生廉潔奉公,十分節儉,崇尚樸素,直到去世的時候也不肯鋪張浪費,他的銀行存款怎么會有40多萬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對這件事情抱有疑惑! 當時的銀行總部和相關部門都決定打破砂鍋問到底,查清楚這一筆巨款的來源,后來,經過眾人的合力調查之后,發現這一筆存款來自30年前,30年前的時候,有人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向中國銀行存入了1.2萬英鎊的存款。然而,這筆錢一直在銀行放著。到1997年的時候,已經連本帶利達到了40多萬元! 經過更加深入的調查之后,眾人發現,這筆錢原來是當年有人想要捐給國家,然而卻不知道捐給國家的方式怎樣才更靠譜,于是便委托周總理,讓周總理代替他把這筆錢交給國家,周總理知道這件事情之后表示十分的感動,但是周總理說道,國家不能拿他們的錢,于是便準備給退回去! 然而,由于這捐款是匿名交的,當時工作人員查了很久都沒有查到捐款人的信息,于是這筆錢就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存入了中國銀行。漸漸地,這件事情就被人們給忘記了,所以便一直存在銀行里面,以周總理的名義存著! 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相關部門便立刻派人去尋找當年的匿名捐贈者,費了好大一番功夫之后,相關工作人員終于找到了當年的捐款者劉本昆,找到劉本昆的時候,這時候的他已經退休了,由于年齡大了,他的身體上患了多種疾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日子過得也比較貧苦! 后來,經過工作人員的多方面核實,終于確定了這個劉本昆就是當年給周總理匿名捐款的人!等到找到捐款人之后,工作人員準備按照當年周總理的批示,把這筆錢退回給他們,但是劉本昆還有他的妻子劉道蕊都表示,這筆錢當年既然已經拿出來捐給國家了,現在就不能收回,說什么他們也不肯接受! 看到這種情況之后,工作人員也犯了難,后來,劉本昆的妻子劉道蕊出了一個主意,劉道蕊說,這筆錢自己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你們要退回的話,那就以她丈夫劉本昆的名義成立一個基金會,專門獎勵那些中國銀行里面工作比較突出的員工,后來,相關工作人員便按照她的意愿成立了一個基金會! 在這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后,眾人發現劉道蕊竟然還是一個外國人,我們不禁會問,當年的劉本昆夫婦為什么會拿出這么多錢捐給國家呢?劉道蕊一個外國人是怎么來到中國的呢?這之間又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請您繼續往下看! 這時間還得從1944年說起,1944年的時候,中國國內正值全面抗戰時期,戰爭已經到達了水深火熱的程度,到了勝利的關鍵時候,然而,這個時候,由于日本侵略者頑強的抵抗,戰爭的局勢雖然是壓倒性的,但是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 當時的中國銀行便開始在國內外的各個分行當中設立了捐款項目,接受社會各界人士對中國抗戰的捐款,而這些錢將全部用于中國的抗戰當中,聽到可以幫助國家抵抗侵略者,當時國內外的所有中國同胞們紛紛開始進行捐款! 不出意外的,在英國倫敦的一個中國銀行分行當中也舉行了捐款的活動,這個時候,在英國倫敦的中國銀行分行工作已有四年的多利已經是銀行里面的老員工了,當時的多利也參與到了這項捐款活動當中! 本來一切活動都在按照計劃中進行,而且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是有一天多利發現了一個十分了不得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她的職業生涯面臨一次大災難,多利發現有一個高級官員在看守這個捐款項的時候,竟然監守自盜中飽私囊。 但是由于那個官員的職位十分的高,而多利只不過是銀行的一個小職員而已,她根本惹不起這個官員,于是看著也只能干著急,但是最終多利還是決定做出一些自己的行為,后來多利就更加嚴格的看管著那個捐款箱子! 在多利嚴密的監視之下,那名官員有好幾次想要從捐款箱里面拿錢,都害怕被多利看到而選擇放棄,看到這個情況之后,多利也是十分的高興,但是多利不知道的是,她的厄運即將來臨! 那名官員看到多利的行為之后,也是十分的生氣,想到銀行的一個小職員竟然敢阻擋自己的發財之路就十分生氣,官員決定必須讓她付出慘痛的代價,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這名官員經常挑多利的錯誤,后來還憑空捏造了多利的罪行,要求銀行將她給開除! 在看到這個情況之后,多利表示十分的委屈,當時的銀行里面也很無奈,但是由于那個官員的權力十分大,礙于他的威脅,最終銀行只能選擇將多利開除,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劉本昆出現了。 當時的劉本昆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畢業之后,在上海中國銀行的一家分行工作,后來被調往了倫敦的中國銀行分行,當劉本昆看到這件事情之后,他也知道背后有蹊蹺,于是便開始保護多利,最終,在劉本昆的全力幫助之下,多利成功保住了在銀行的工作! 后來多利對于劉本昆十分感謝,一來二去之下,二人之間也產生了情感,后來在長時間的相處之下,二人在1949年結婚,二人結婚之后,多利便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叫劉道蕊。 至此,二人過上了幸福的二人生活,1949年的時候,新中國也成立了,當時為了保護國內的金融市場安全,中國銀行成立了總管理處,要求海內外的各個中國銀行分行凍結所有財產,等待中央人民政府的接收。 ![]() 然而,這個時候,倫敦銀行的負責人卻并不打算聽從總管理處的安排,他覺得自己在英國倫敦,國內想要來接收的話,還需要一段時間,于是他便想趁著這段時間把銀行的所有外匯全部轉移到臺灣! 在得知負責人的目的之后,劉道蕊和劉本昆決定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和銀行的利益,后來經過這件事情之后,劉本昆立下了大功,被升了職。到1967年的時候,劉本昆和劉道蕊決定回中國,劉道蕊也決定放棄英國的國籍加入中國國籍。 ![]() 在去中國之前,劉本昆和劉道蕊把自己在英國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了,他們以1.2萬英鎊的低價把自己在英國的房子給賣了出去,后來他們便拿著這一筆財產,高高興興地回到了中國國內,到了中國之后,二人繼續在銀行工作,在國內的生活過得也是十分的幸福美滿。 后來在1967年六月份的時候,劉本昆夫婦經過深思熟慮,要把自己的1.2萬英鎊全部捐給中國政府,讓中國政府用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由于他們不知道用何種方式才能夠更為穩妥的交給中國政府,但是他們卻對周總理十分的信任,于是他們便委托給周總理,讓周總理替他們代為辦理。 于是他們便情真意切地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還把1.2萬元英鎊的支票一起送給了周總理,但周總理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也是十分的感動,但是他表示這屬于他們的個人存款,這筆錢中國政府不能收,于是便讓工作人員把這筆錢給退回去。 但工作人員一直沒有找到這個匿名借款的人,后來等周總理逝世之后,這件事情也漸漸沒有人提起了,所以這筆錢就一直以周總理的名義存在中國銀行里面,直到1997年中國銀行總行進行查賬的時候,才發現了這一筆巨款,于是便發生了上文所說的事情! ![]() 周總理一生勤政為國,廉潔奉公,他甚至曾經說自己就是人民的公仆,還說自己是人民的總服務員,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先,他的所有事跡不只是在國內,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 當周總理逝世的時候,當時的聯合國總理甚至在聯合國為周總理降半旗以表示對周總理的尊重,讓我們一起向敬愛的周總理致敬! ![]() |
|
來自: 昵稱4886083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