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想必大家都知道。而《史記》之所以能夠重見天日,被天下人共讀還要依賴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楊惲。 1.貴族之后楊惲是楊敞的兒子,楊敞在漢昭帝時期曾官至丞相。后來漢昭帝駕崩,霍光等人擁立了昌邑王劉賀為帝。 ![]() 結果劉賀即位之后不僅行事荒唐,沒有政治經驗,還觸犯了霍光等人的利益,于是霍光等人就有意廢黜劉賀,而楊敞作為丞相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于是霍光就讓大司農田延年去往楊敞告知此事,楊敞生性膽小,聽說此事后十分驚恐,汗流浹背說不出話來。 楊敞的妻子是司馬遷的女兒,知書達理頗有見識,平日就曾幫助楊敞處理政務,她趁田延年去更衣之際趕快出來勸說楊敞。 她告訴楊敞現在大司農前來通知說明大將軍等人已經商議好,我們只有答應或者不答應的選擇,如果猶豫不決就會被視為不答應,會先被誅殺。 等田延年更衣回來后,楊敞夫婦就表示一切聽從大將軍霍光的指令。于是劉賀最終被廢黜,漢宣帝成為新的皇帝,楊敞也因此被封為安平侯。 ![]() 楊惲自小就非常聰穎好學,他母親就將自己珍藏的《史記》拿出來給他閱讀。楊惲讀后深受吸引,手不釋卷,讀了很多遍,他以后的人生深受其影響。 2.免為庶人楊惲可能是看到了《史記》中各種各樣的人生,所以他對錢財看得非常淡,對聲名看得非常重。 楊惲母親去世之后,他父親為他娶了一個后母,楊惲侍奉她如同親娘,非常孝敬。后母去世后,由于沒有兒子,留下的數百萬家產就留給了楊惲,楊惲卻沒有據為己有,而是分給了后母的親屬。 楊惲的父親楊敞去世后也分給他了幾百萬的家產,楊惲同樣沒有當回事,而是拿來救濟自己的宗親。 楊惲自己對錢財不在乎,加上對清名的向往,自然對朝廷中存在的貪腐之風不滿。所以在朝中大小官吏對貪腐視而不見的時候,楊惲主動向皇帝揭發這些貪腐現象。 后來楊惲更是告發了對父親有恩情的霍光兒子謀反之事,當然他也因此得到回報,被封為平通侯。 楊惲的這些揭發舉動自然得罪了其他的官員,雖然楊惲自身清廉公正,但是并不代表他沒有其他問題。 其中太仆戴長樂就對他很不滿,于是就向皇帝檢舉他“以主上為戲,語近悖逆”。漢宣帝自然對楊惲的這種行為不滿,于是就將楊惲下獄,后來雖然釋放,但是已經免為庶人。 3.判處腰斬按說一個官員因為得罪皇帝被免職,應該在家閉門不出,以期得到皇帝的原諒好復出。但是楊惲被免職之后并不是如此,他開始治理家中的產業,用掙錢花錢來發泄自己的郁悶。 這時候楊惲的一個老朋友,安定太守孫會宗就寫信勸告楊惲,不要天天召集賓客飲酒作樂,你要閉門思過,表現出認錯的態度。 楊惲不僅沒有聽從,反而仿照自己外公給孫會宗寫了一封信,即《報孫會宗書》。信中充滿了牢騷,其中包括對皇帝的怨恨,對孫會宗的挖苦,為自己狂放不羈的辯解。不知道他是不是喝醉寫的。 之前楊惲只是被免職是皇帝的照顧,但還有人仍舊在盯著他呢,如果他聽從孫會宗的勸告,也許就不會有后面的事情發生了。 后來有日食出現,于是就有人上書說這是因為楊惲驕奢無度,不知悔過導致的。漢宣帝接到上書后,立刻下令抓捕入獄,進行調查。 隨后廷尉在楊惲家中搜到了那封《報孫會宗書》,漢宣帝看到后大怒,將楊惲判處大逆不道罪,處以腰斬。與此同時,楊惲的老朋友孫會宗也因此被罷官,屬實是無辜。 4.結束楊惲的行為深受其外祖父司馬遷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楊惲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只能算是一個文人,也正是文人的做派最終要了他的命。 自古以來,文人當不了政治家,就是因為文人容易一味追求清名,一旦遇到挫折容易放飛自我,牢騷不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