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這些方法,目前下來行之有效: 1. 拆解任務,設置孩子可以“夠得到”的難度 很多時候孩子畏難,是這個任務真的太難。在讓孩子挑戰一個事情之前,第一步是要摸清他的真實水平,不能瞎挑戰,然后說孩子畏難。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日常層層遞進的小挑戰,疊加到量變產生質變,完成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樣孩子成就感滿滿,也了解了怎樣完成“大挑戰”的過程,足以產生自信滿滿的“挑戰者”心態。 2. 物質獎勵,我知道這個點有爭議 我家有個家庭文化:過高濃度的生活,we're all hard workers and we deserve the best. 我們都是“卷王”,所以我們可以有好的物質生活。比如去年鋼琴考級,小風一開始畏難不肯參加,我們跟他說通過了就帶他去千島湖洲際住兩晚。他在考級的前兩天,為了通過考試,最多一天主動練琴四小時(平時是練45分鐘),我和風媽都震驚了,這種練琴強度是我們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3. 強調過程,跟他說嘗試了,即使做錯了也沒關系 其實成年人也一樣的,不愿意跨出舒適區,害怕失敗,害怕立了flag,被朋友親戚笑話。這里要樹立兩個心態: 臉皮厚無所謂別人怎么看,失敗了也不會掉塊肉,干就一個字! 失敗了也是學習,只要嘗試了就是賺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4. 以身作則,其實育兒,歸根結底,都要回到這個原點。 孩子平時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從里到外都是一個我們的小小復制品。如果家長自己不畏難,一直在探索,復盤,優化,孩子潛移默化就能學會。最近風媽在嘗試用ai工具開啟一個新副業,她每天利用小風晚間看動畫片的時間在邊上用deepseek寫腳本,然后在跟我學做ai畫面和剪輯。我倆每天嘗試研究新事物,抱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還在努力挑戰的生活模式,對小風影響巨大。所以雞娃還是得雞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