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至今為止,cpu中有哪些“神u”

     國強數字圖書館 2025-02-21 發布于北京


    神U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消費級的神U,另一種是洋垃圾神U。

    洋垃圾主要是指服務器淘汰下來的英特爾志強等類型的二手CPU,這些CPU經過商家回收之后被賣到民用市場重新銷售,最后流到用戶手中。

    洋垃圾的性價比高低與存世量直接相關,如果某些型號在當年的出貨量很大,那么淘汰下來之后的數量也會很多,流入市場的數量多就代表他的價格低,性價比自然高,所以沒什么可講的,無趣。

    不過消費級領域的神U可以給大家講講,很有意思。

    現在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05年,2005年對于PC處理器是劃時代的一年,在此之前,CPU的發展方向一直都是整合更多的指令集與外部控制器,以及更高的主頻。

    但這些東西都會受到當時的制程工藝限制沒法進一步提升,當CPU的單核效能與頻率都到瓶頸之后,英特爾與AMD都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答案,向多核發展。

    不過英特爾不講武德,為了搶奪歷史上第一款雙核處理器的頭銜,把兩顆單核的奔騰4處理器粘在一起用。

    其實英特爾與AMD的雙核處理器發布時間都在2005年5月,但英特爾的奔騰D要早一點,所以它就成了第一個雙核處理器了。

    但是奔騰D是一款很垃圾的產品,因為它的里面是兩顆以高頻低能著稱的奔騰4處理器,而且不是兩個內核,是真的兩顆奔騰4處理器。

    他們被封裝到一塊PCB上,之間沒有直接互聯,數據交換需要通過前端總線,但FSB本來就不夠用,這導致內部的雙核心效能極度低下,性能完全不是速龍64X2的對手,再加上奔騰4本來就熱,把兩個封在一起只會更熱,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奔騰D都被叫作大火爐。

    而AMD雖然沒有搶到首款雙核的頭銜,但與奔騰D不同,AMD的速龍64X2是在同一塊芯片內整合了兩個K8核心,兩個核心之間可透過System Request Queue實現數據互通,執行效率比奔騰D好多了。

    當年AMD憑借著真雙核把英特爾的膠水雙核按地上暴打,讓AMD的家用市場份額正式超過英特爾,同時成就了速龍64一番神U之名,成為一時的性能之王。

    后來英特爾發奮圖強,于2008年推出了第一代酷睿i系列,并且出現了經典的i7四核八線程,i5四核四線程,i3雙核四線程的規格排布。

    相較于以前的CPU,第一代酷睿首次將北橋集成進CPU內部,放棄了傳統的FSB,改用了QPI總線和DMI,這樣核心與核心之間就不需要再繞路北橋才能進行通信了,減少了傳輸時間和延遲。

    初代酷睿一經推出就打了AMD一個措手不及,接著英特爾又乘勝追擊,發布了更新架構的二代酷睿,官方宣稱IPC較前代提升10%。

    除了架構更新以外,二代酷睿還首次使用環形總線設計,并且全系列內置核顯,之前的初代酷睿只有i3系列有核顯。最后是AVX指令集的引入,對于多媒體用途以及后來的高性能應用都非常有用。

    二代酷睿是裝機量巨大的一代,也是廣受好評的一代,很多人幾乎是繞過了一代酷睿,直接用的二代酷睿,真可謂一代神U,其中i5 2500K和i7 2600K更是神中神,征戰沙場多年,戰功赫赫。

    二代酷睿之后,英特爾對AMD呈現一種碾壓態勢,AMD那邊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甚至傳出“i3默秒全”的說法,英特爾憑借著二代酷睿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83%,舉目四望,再難逢敵手。

    感受不到危機的英特爾自此走上了一條漫長的擠牙膏之路,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雙核四線程讓英特爾從初代i3一直沿用到七代i3。

    直到七代酷睿,代表著消費級桌面端旗艦處理器的i7仍然只有四核心八線程的規格,而每代CPU之間的性能提升,平均也不超過5%。

    這就如同生活中使用牙膏,用一點擠一點,久而久之,玩家們就用“擠牙膏”這個詞形容英特爾的產品。

    正因為英特爾的擠牙膏,更襯托出二代酷睿的神,比如一代神U i7 2600K,默認情況下可以自動睿頻到3.8G,如果往上超頻0.2G,就是三代i7,再往上超0.2G,就是四代i7。以此類推,假如你把它超頻到4.6G,那么它的性能甚至可以比肩七代i7.

    到了五代酷睿英特爾甚至還出過牙膏倒吸的操作,可能有朋友不知道,為什么大家在談論CPU時候經常避開五代酷睿呢?

    這是因為五代酷睿發布之后,性能幾乎等于他的上一代產品,一點進步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是原地踏步,后來英特爾怕丟臉,五代酷睿發布一個月以后就自己給砍了,所以五代酷睿就變成了壽命最短的一代酷睿。

    這一時期的英特爾,正事不干,專門琢磨怎么圈錢,他的服務宗旨就是“科技以換平臺為本”,即使CPU性能沒什么進步,架構不變的情況下都要換主板,針腳不停地換,比如從1150到1151,就加了一根針,就是為了惡心你,非得讓你換平臺不可。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17年,AMD發布了初代銳龍處理器。

    當時AMD發布的初代銳龍相較于之前的推土機架構性能提升超過了50%,成為AMD歷史上提升最大的產品之一。

    而且AMD良心的地方在于,即便是最便宜、最低端的銳龍1200,也有四核心四線程的規格,這要是放在隔壁英特爾家,已經達到i5級水準了。

    當時四核心四線程的銳龍1200,對于一眾奔騰雙核簡直降維打擊,畢竟二者價錢差不多,規格卻多了一倍,以至于很多低預算裝機的用戶紛紛轉投AMD陣營。

    為了對抗AMD,英特爾終于舍得把牙膏多擠出來一點,搗鼓出了一款現象級神U——奔騰G4560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英特爾首次為奔騰處理器添加超線程技術,原來的奔騰只舍得給你兩個核心,現在卻擁有著直逼i3的越級規格,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奔騰G4560神的地方在于,它的價格要比酷睿i3處理器低得多,卻可以達到六代i3百分之90的性能,在游戲中兩款CPU幾乎沒有任何差距,除了主頻低一點、指令集功能少了一點之外幾乎沒有缺點,所以奔騰G4560被視作酷睿i3處理器最完美的平替。

    后來英特爾面對銳龍的來勢洶洶,在酷睿七代上市還不到一年的情況下,就匆忙推出了八代酷睿迎戰。

    不過因為時間過于緊迫,真正的300系列主板并沒有完成開發,所以為了節約開發時間,英特爾將舊的Z270芯片組刷成了Z370,就這么推上了市場。

    新CPU的接口依舊保持1151針腳,但是修改了部分針腳定義,為了支持六核增加了供電,導致舊的100系列和200系列不能使用新處理器。

    這就讓廣大用戶覺得十分蛋疼了,明明你的老主板能裝上新處理器,芯片組都是一樣的,但是就是不能升級新CPU。

    只能說英特爾在AMD兵臨城下的時候,還在與用戶斗智斗勇,琢磨怎么讓你換主板,真是該死啊。

    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后來有些大神玩家破解了部分限制,可以讓八代i3處理器運行在舊的100系、200系主板上面。

    具體的破解原理不難理解,八代i3其實就是七代i5的馬甲,英特爾為了圖省事,改了個名字就發布了,所以只需要將對應的CPU微碼插入主板的BIOS里就能點亮。

    這一發現直接將i3 8100推上神壇,正式接過G4560的神U寶座,如果當年你是一個愿意折騰的玩家,可以將自己電腦里的G4560拆下來,掛二手出了,然后添一點點錢,再買一塊i3 8100裝在電腦里,以此獲得性能提升。

    不得不說,AMD與英特爾斗法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電腦DIY最好的歲月了,期間兩家不斷競爭,迅速把CPU價格拉低,那時候你甚至能看見7代酷睿比八代酷睿還貴的情形,玩家們紛紛調侃著,感謝AMD讓我用上了更便宜的英特爾。

    雖然英特爾通過一系列手段狙擊AMD,但是最后的結局我們都知道,AMD贏了。

    孫子兵法云,“勝兵先勝而求戰,敗兵先戰而求勝”,我們站在全局角度看,AMD是準備充分的一方,而英特爾則是匆忙應對的一方。

    在紅樓夢第二回中有一段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幾乎可以照搬過來形容英特爾。

    冷子興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寧榮二府,他說“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一個人或組織如果只關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的規劃,將難以在風云變幻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英特爾由盛轉衰的過程,表面上看是因為AMD的圍剿,實際上也有不少內部因素。

    在隨后的幾年里,AMD不斷對產品性能進行提升和優化。

    三代銳龍換用了全新的Zen2架構,最后造就的結果就是三代銳龍的IPC較前代提升了15%。

    在此之前的二代銳龍全都使用老舊的格羅方德12nm工藝制造,雖然叫做12nm,但是實際上是14nm改進而來,能耗與發熱表現并不優秀。

    AMD為了助力新架構,破天荒的下了大本錢,改用當時最新的臺積電7nm工藝,既降低了功耗,又帶來了不俗的溫度表現,按照AMD自己的說法,臺積電的7nm工藝幫三代銳龍實現了兩倍晶體管密度,同性能下功耗降低50%,同功耗下性能提升25%。

    全新的三代銳龍在新架構與新工藝的加持下,終于壓過牙膏廠一頭,其中銳龍3600就是最受玩家好評的產品之一,在價格不貴的前提下,多核性能全面領先當時的競品i5 9600k,游戲性能也能掰掰手腕。

    到了第五代銳龍,啥都不說了,我愿稱之為近十年來AMD最優秀的產品。

    五代銳龍是與英特爾10代酷睿同時期的產品,到了五年之后的今天,性能依舊夠用,一U打隔壁英特爾五代產品,已經不能用神來形容了。

    其中5800X3d首次在民用市場上使用了3D堆疊緩存技術,在原有32M緩存的基礎上,額外堆疊了64M緩存,將三級緩存的總容量提升至驚人的96MB,為游戲性能帶來質的提升。

    這時候有朋友要問了,3D堆疊緩存技術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會增加游戲性能?

    緩存最初的作用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差異過大的問題,因為CPU速度比內存快很多,CPU從內存中獲取數據時就會存在沒事做的空檔期。

    而緩存的位置在CPU里面,無論是速度還是延遲都比內存快得多,緩存的作用就是將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提前寫進緩存里,當CPU需要獲取這些數據時,就可以直接在緩存訪問了,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不過緩存的容量很小,并不能存儲所有數據,只能利用算法提前預判CPU下一步要訪問的數據,如果緩存中沒有想要的數據,還是需要到內存中獲取。

    理論上緩存越大越好,最好可以做到與內存一樣大,試想一下,如果緩存大到可以裝進整個程序,還需要考慮算法的問題嗎?

    3D堆疊緩存技術就是在CPU核心的上方,額外再加一片緩存,既提高了緩存容量,又最大化空間利用率。

    本來3D緩存堆疊是用在服務器CPU上面的技術,但是后來AMD發現,大緩存可以顯著提高游戲性能,就直接搬到消費級上面了。

    不過3D緩存技術也不是沒有缺點,由于CPU核心上面多了一層緩存,相當于給核心蓋了一層棉被,導致CPU的熱量無法有效導出,所以AMD只能將X3D的基準頻率降低一部分,用來控制發熱。

    并且在銳龍9000以前,X3D系列CPU上面的PBO自動超頻功能都無法開啟,AMD甚至還去掉了主板BIOS中的核心電壓調節功能。

    雖然5800X3D頻率下降不少,但是憑借著大緩存的優勢,在單核性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游戲幀數依舊干翻隔壁英特爾,從i9手中奪得了游戲神U的寶座。

    到了今年,也就是2025年,DIY裝機界的唯一真神9800X3D邁著大步向我們走來了。

    在這顆CPU之前,英特爾其實已經未戰先敗,15代CPU別說是提升,甚至還開了倒車,性能表現被自家的上一代產品吊打,幸好這代CPU改了名字,要不然將是整個酷睿系列的恥辱。

    9800X3D強的地方在于改進了3D緩存的結構布局。以前的X3D都是把緩存放在CPU的核心上面,緩存在上,核心在下,這么放置會導致CPU嚴重積熱,核心沒辦法把熱量直接傳導到散熱器,熱量出不去,全悶在里面了,最后只能依靠降頻保命。

    而這次9800X3D把緩存和核心交換了一個位置,緩存放在下面,核心放在上面,這就是AMD的第二代3D緩存堆疊技術,聽起來似乎并不像什么大改動,卻直接解決了X3D最大的問題。

    所以9800X3D也是第一款能超頻,不閹割的X3D系列處理器,不光有著大緩存優勢,而且單核性能也不弱于普通處理器,大緩存加高頻,讓其登頂為新一輪的游戲神U。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群交P内射捆绑|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正在播放国产剧情亂倫| av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东方av四虎在线观看|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二三五区不在卡|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国产在线午夜不卡精品影院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视频永久免费|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桃花岛亚洲成在人线AV|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