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轉(zhuǎn)眼長大,不是乖乖聽話的娃。 個子長高,脾氣變大,父母在他們心中,已不再偉岸、高大。 特別是青春期孩子,嘴都不讓張開,更別提說話語氣不好。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發(fā)怒,不要生氣,穩(wěn)住情緒。 1、理解孩子,情緒穩(wěn)定,不炸毛。 父母應理解,青春期的狂躁少年。 因荷爾蒙分泌旺盛,情緒易激動、暴躁。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尊重孩子,多傾聽其想法。 當情緒激動時,不能以暴制暴。 否則只能自討苦吃,親子關系僵化,更難溝通。 他已不像小時候,像跟屁蟲樣,屁顛屁顛跟著。他已不像小時候,錯了被熊兩句,也不記仇。 他也不像小時候,那么依戀父母,覺得父母是天。 有爸爸把手機,從如癡如醉打游戲的孩子手里,搶過來扔下樓時,孩子也接著跳下樓。 從此,一條鮮活的生命消失。 孩子爸將終生,活在內(nèi)疚、自責中。 如果一方當時冷靜,就能避免悲劇發(fā)生。 血氣方剛的少年,情緒暴躁時,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 拿破侖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做個情緒穩(wěn)定的父母,能很好地處理,與青春期孩子的矛盾。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做它的奴隸,給孩子做好表率。 2、不爭,以退為進。 父母雖然養(yǎng)育了孩子,但不能以“為孩子好”,道德綁架孩子,讓其臣服。 即使孩子表面屈服,心里還抗議。 就像有孩子對父母說:“對,對,對,你說的都對。” 這是認可嗎? 顯然是抵觸。 父母跟子女,很容易控制不住脾氣,發(fā)生爭吵。 有些父母對孩子非常嚴厲,不允許他們反駁,否則就是大不敬。 這樣只會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 當孩子不尊重你,或不理你時,要采取冷處理,不能炸毛,否則孩子更叛逆,更不服氣。 冷處理,讓孩子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所作所為,可能就覺得做的不對,給父母認錯了。 對孩子多些理解、包容,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更認同父母。 3、管住嘴,少說話。 話多傷人,少說話,能避免很多麻煩。 孩子雖個子長大,但心智不成熟,心里還是個孩子。 雖然表現(xiàn)出不尊重父母的行為,但內(nèi)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認可。 父母在外,不提孩子缺點,讓其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受打擊。 “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也是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聰明父母,對孩子不敬,會置之不理。 和諧家庭需孩子、父母一起成長,穩(wěn)定情緒,彼此包容、理解。 感謝堅持看完,順道點贊支持下吧! |
|
來自: 新用戶7661545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