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異常艱難和貧苦,人力車夫成了很多農民的熱門職業。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1934年,光北京就有40500輛人力車,80000名人力車夫。魯迅和郁達夫等作家都曾經將人力車夫寫進自己的作品里,但大多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表達同情。 而老舍出身貧困,對勞苦大眾的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所以寫出了這部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部反映小人物悲劇命運的作品,無論是祥子,還是虎妞、小福子......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絕望和毀滅。 主人公祥子從一個體面的、要強的、有夢想的、健壯的人變成了一個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 祥子恐怕到死都不會明白,他之所以被困在底層,并不是因為他不夠努力、不夠吃苦,而是因為支撐他的信念倒塌了。 1. 信念造就內心的強大 祥子生長在鄉間,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18歲便獨自一人來城里討生活。凡是賣力氣就能混口飯吃的活他都干過,直到他發現拉車更容易賺錢。 看看自己的身板,年輕力壯,他相信自己有拉車的資格。 他計劃著、憧憬著:先租輛新車,爭取早日拉上包車(區別于拉散客,包車就是給固定的客人服務),然后省吃儉用一兩年哪怕三四年也行,等攢足了錢,自己買一輛車。 一定可以成為最出色的車夫,這就是祥子最初的信念。 作家丁玲曾說:“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 信念造就內心的強大,祥子咬著牙默默地努力著,從不跟其他車夫說起他的委屈和困難。 他非常的自律,不抽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他的腿長步大,跑起來也沒多少響聲,速度快而沒危險,坐他的車是又安全又舒服。他無疑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車夫。 經過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100元錢,如愿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車! 他的生活越來越得勁了,心里舒服,對人就和氣,買賣也就更順心。他的夢想也大了:照這樣干下去,干上兩年,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可以開車廠子了! 這就是最初的祥子,懷著堅定的信念踏踏實實地奮斗了三年。這樣的祥子多么像極了我們年輕時的模樣,心中懷揣著美好未來的夢想,雖然青澀卻無比自信,一腳便邁入社會的大門。 2. 信念是支撐人在困境中前行的力量 兵荒馬亂的年月,祥子照樣拉車,從不偷懶。有一次在路上意外地被大兵捉走了。他不光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用血汗錢換來的那輛車。 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難都可以一眨眼就忘掉,可是他忘不了這輛車。 于是他勇敢地逃跑了,還帶走了三匹駱駝,然后用駱駝換了35元錢,又連滾帶爬地回到了城里。 一切都又回到了起點,他不得不投奔劉四的拉車廠,開始從拉散客干起。 他連包茶都舍不得喝,竟喝些碎末。早出晚歸,甚至徹夜加班,然后把賺來的錢放在葫蘆罐里。 在看到拉車的老者連孫子的肚子都填不飽,他也有過動搖,干嘛成天咬著牙跟自己過不去呢?拉到老也不過如此。 但只要看到葫蘆罐,他的信念就回來了。他告誡自己不能動搖,不能前功盡棄,車子沒了,那就繼續攢錢再買一輛,也就還差幾十塊了,努努力并不難。 泰戈爾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的黑暗之中,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這個時候的祥子,依舊是要強的,向上的,也是樂觀的。因為他心中的信念還在。 人不是一下子被打倒的,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都會拼盡全力去想辦法,也會不斷地給自己打氣,熬過去,會好的。 3. 信念的倒塌是壓倒一個人最后的稻草 當祥子在劉四的廠里拉散客時,劉四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的忠厚、勤奮和壯實。虎妞耍了一個計謀,謊稱懷了祥子的孩子,逼迫祥子成婚。 虎妞專橫霸道,老實巴交的祥子哪里是她的對手,在結婚后沒多久,祥子就感覺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被虎妞日益掏空了。 唯一欣慰的是虎妞幫他買了一輛車,但這輛車并沒有讓祥子變好。 他病了,歇了一個月,還沒好利索又出去拉車,結果患了痢疾,又歇了一個月。兩場病,讓他明白自己到底不是鐵打的。 而虎妞也真的懷孕了,從小就沒吃過苦的她花起錢來可是狠著勁。祥子賺的錢左手進來,右手出去,壓根攢不了一點。 接著,虎妞難產,一尸兩命。祥子只好把車賣了,換了錢給虎妞買棺材。 車,是自己的飯碗。買,丟了。再買,賣了。沒了,什么都沒了。連老婆也沒了。 此時,祥子萬念俱灰,直到遇見了小福子。有那么一刻,小福子點亮過祥子的心,但小福子一家都不會賺錢,吃飽肚子是個千真萬確的大難題。祥子落荒而逃。 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人家。祥子這樣安慰自己。 之后的祥子,不再想著要買車了。他也不再努力,又閑又懶,時時需要找些樂子,學會了吃喝嫖賭。 ' 當初咱倒要過強呢,有一丁點好處沒有?' 沒人能駁倒這句話,也沒人能攔住祥子越走越低。 當他偶遇好心的曹先生并得到允諾可以去曹府做包月時,終于又燃起了一絲希望。他決定去找小福子,開辟新的生活。 遺憾的是,他只找到了小福子的墳頭。 祥子的精神世界徹底崩塌了,他開始耍壞、占小便宜,曾經不屑的事情他都去做,終究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祥子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只能在葬禮上靠幫人舉花圈換幾個銅子。 信念讓一個人內心強大,是困境中支撐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沒有信念,生活就失去了方向,精神世界也一片荒蕪。 祥子的信念是想要一輛屬于自己的人力車,做一名優秀的車夫,靠著這個信念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如果他一直不放棄,生活尚有轉機。畢竟他碰到了善良的有識之士曹先生。 曹先生是祥子的貴人,想拉他一把。但祥子自己沒有了向上的信念,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信念的倒塌才是壓倒一個人最后的稻草。 寫在最后 祥子的故事已經過去了百年,那是屬于上個世紀的悲哀。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在經濟低迷、就業壓力陡增的今天,年輕人遭遇的困難和挑戰亦是前所未有。 沒人是祥子,卻人人都是祥子。從初入社會的斗志昂揚,到遭遇現實的當頭棒喝,失望與希望總是如影相隨。 但只要心中的信念不倒,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方向,有行動,依舊可以闖出一條破局之路。 |
|
來自: 地瓜5gbq29yd5l > 《名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