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紅29軍的覆滅,很多人都把鍋甩給叛徒,說是因為有人出賣,導致全軍覆沒。 但事情真有這么簡單嗎?要知道,一支軍隊的生死存亡,絕不會只靠一個叛徒就能決定。 真正的原因,藏在更深的地方,甚至可能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那么,紅29軍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呢? ![]() 一支特殊的隊伍 1932年的陜南,山高路遠,各路武裝勢力盤踞一方。當?shù)赜袀€特殊的武裝群體,叫'神團'和'煙戶團'。 這些人平時干什么?欺行霸市、橫行鄉(xiāng)里,老百姓看到他們都繞著走。紅29軍剛組建時,為了快速發(fā)展壯大,把這些地方武裝都收了進來。 這些'神團'的人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地主豪紳的打手,有的甚至是土匪出身。 ![]() 別看他們穿上了紅軍的軍裝,心里想的還是自己的那一套。訓練時磨洋工,執(zhí)行任務挑三揀四,革命精神更是一點沒有。 他們看不起共產黨人,認為這些人不過是一群沒本事的書生。然而,紅軍的領導人也低估了改造這些人的難度。 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給他們穿上軍裝、端上槍,就能把他們變成革命戰(zhàn)士。殊不知,這些人的思想根基深厚,豈是一時半會兒能改變的。 ![]() 革命隊伍里混進了這么一批人,無異于養(yǎng)了一窩蛀蟲。表面上他們裝作與大伙兒同甘共苦,背地里卻在算計著自己的私利。 平時訓練時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就算了,關鍵時刻還會臨陣脫逃、里應外合。這樣一支不純不純的隊伍,又怎么能指望他們在革命的道路上走得長遠? ![]() 張正萬:從紅軍將領到叛徒 張正萬就是這幫人里的一個代表人物。他原本是'神團'的老大,收編進紅29軍后當上了指揮官。 表面上看,他對革命事業(yè)挺熱心,還帶著手下參加了好幾次戰(zhàn)斗。可實際上,這家伙心里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盤。 他暗地里繼續(xù)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的苞谷、地瓜都不放過。紅軍分配土地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損,心里就更不痛快了。 ![]() 平時跟手下人喝酒的時候,沒少說紅軍的壞話。漸漸地,他開始打起了背叛的主意。 張正萬的兩面派作風,其實早有苗頭。他雖然口口聲聲喊著革命口號,但私底下卻對共產黨的領導心存不滿。 他覺得自己本事不小,憑什么要聽一幫沒見過世面的人指揮。再加上黨內肅反有些偏頗,讓他更是心生怨氣。 ![]() 表面上不好發(fā)作,背地里就嚼舌根、煽風點火,天天挑撥是非。 人是最難改變的,尤其是那些習慣了山大王作風的家伙。張正萬收編到紅軍后,表面功夫做得漂亮,可骨子里的劣根性一點沒變。 他嗜酒如命,動輒召集手下喝個爛醉,借酒撒瘋。即使是在緊要關頭,他也能扔下任務去尋歡作樂。這樣一個人,真的能指望他為革命事業(yè)赴湯蹈火嗎? ![]() 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往往體現(xiàn)在他處理問題的方式上。張正萬為人狡詐、善于鉆營,卻缺乏大局觀和長遠眼光。 他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在乎革命理想能不能實現(xiàn)。他那點才能,只夠在一畝三分地里耍耍滑頭,一旦置身革命洪流中,就必然要走向反面。 ![]() 馬兒巖的致命疏忽 1933年3月,紅29軍把指揮部設在了馬兒巖。這地方山勢險要,一般人根本攻不上來。 軍部的同志覺得這么安全的地方,用不著太多防備。再說主力部隊都分散出去打仗了,留守人員本來就不多。 這下可給了張正萬可乘之機。他暗中觀察,發(fā)現(xiàn)軍部警戒松懈,守衛(wèi)力量薄弱。 ![]() 1933年4月1日,趁著天還沒亮,他帶著一幫叛徒摸上了山。軍部的同志完全沒想到會有內部人員背叛,等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 馬兒巖事件,暴露了紅29軍在隊伍管理上的嚴重漏洞。一個指揮部門戶大開,警衛(wèi)工作如此馬虎,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更令人費解的是,張正萬的反常舉動早有端倪,軍部領導卻熟視無睹。要知道,叛變可不是一時沖動,背后必然有長期謀劃。 張正萬平時一有機會就聚眾喝酒、散布謠言,居然就這么明目張膽地給人洗腦。這要是放在其他軍隊,早就被送上軍事法庭了。 ![]() 一個連自家門都看不好的指揮部,又怎么能指揮好整支部隊的作戰(zhàn)?革命隊伍容不得一點馬虎,哪怕是一個看似最可靠的內部人員,也要時刻提防。 可偏偏這支部隊疏于管理,思想教育跟不上,才釀成了大禍。馬兒巖的悲劇,不僅僅是一次偶然事件,更反映出紅29軍在隊伍建設上的致命缺陷。 ![]() 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紅29軍在陜南搞土地革命的時候,手段確實有點過激。不光地主的地要分,連一些富裕農民的土地也給分了。 有些人家本來就是靠著辛苦勞動攢下來的一點家底,結果也給掃進了地主富農的范疇。 收編的隊伍里有不少是地主家的親戚,他們看到自家的地被分了,心里自然不服氣。 ![]() 有些中農本來對革命還挺支持的,結果自己也成了打擊對象,這下對紅軍的態(tài)度也變了。 土地革命本是件大好事,關鍵是要講究策略。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棍子打翻,難免會引起新的矛盾。有些地區(qū)的階級成分本來就復雜,不能用簡單化的標準去劃分。 更何況,即便是地主富農,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開明地主也是支持革命的,一定程度的團結爭取也是必要的。 ![]() 可是紅29軍在這些問題上考慮不周,結果把一些本可爭取的力量推向了對立面。 土地革命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做起來確實不容易。很多基層干部缺乏群眾工作經(jīng)驗,一個不慎就會引火燒身。 更要命的是,有些人私欲膨脹、借機斂財,把土地革命當成了中飽私囊的機會。 ![]() 表面上喊著'農民翻身得解放',背地里卻在算計著自己的利益。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紅軍在群眾中的形象,直接影響了土地革命的成敗。 發(fā)動群眾搞土改,關鍵要把政策講明白,把道理講透徹。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農民就會擁護,地主就該打倒。 ![]()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階級成分的劃分標準也要因地制宜。一味搞'左'傾冒險主義,不講策略、不顧后果地去做,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革命管理不是兒戲 紅29軍的干部雖然革命熱情高,可是管理經(jīng)驗明顯不足。 對收編的這些地方武裝,既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張正萬這樣的人能當上指揮官,本身就說明干部選拔制度有問題。 1933年4月6日,經(jīng)過短短幾天的混戰(zhàn),八十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 ![]() 軍長陳潛、政委李艮等領導干部全部犧牲。一支充滿希望的革命力量就這樣覆滅了。 說到底,要搞好一支革命武裝,光有革命熱情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套嚴密的組織體系。紀律要嚴明,制度要健全,干部要過硬。 尤其是對那些出身復雜的隊伍,更要加強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絕不能讓那些投機分子鉆了空子,進而做出危害革命的事。 ![]() 但是,這一切紅29軍都沒有做好。隊伍渙散、紀律松弛,里應外合的事屢有發(fā)生。 甚至連張正萬這樣的叛徒,也能在重要崗位上為非作歹。這不是偶然的失誤,而是管理體系的全面潰敗。 從某種意義上說,紅29軍不是死于敵人之手,而是死于自身的錯誤和失察。 ![]() 革命事業(yè)千頭萬緒,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致命的破綻。管理不善、思想不純,就如同在火藥桶上玩火,遲早要釀成大禍。 可悲的是,張正萬叛變的征兆早就顯現(xiàn),軍部領導卻沒能及時采取措施。等到叛變發(fā)生時,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了。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連自己人都看不住,又怎能指望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 ![]() 《——【·結語·】——》紅29軍的悲劇告訴我們,打江山可不是請客吃飯。革命隊伍里藏著一顆定時炸彈,軍部卻渾然不知。 張正萬這個叛徒固然可恨,可是當初要是把隊伍管理好了,也不至于讓他有機可乘。 人心不齊、管理混亂,再加上政策激進,這才是革命失敗的真正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