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誦品性不錯,但身體卻不太好。804年九月,李誦突然中風,雖然不致命,卻不能說話了。王伾、王叔文等人都驚慌不已,唐德宗也是又難過又擔憂。 805年正月初一,大唐皇室各諸侯王、皇親國戚等人都入宮向皇帝祝賀新年,只有太子因病不能前來。見賓客滿堂歡聲笑語,卻獨不見自己的太子,唐德宗不由悲從中來,忍不住傷心落淚,哀嘆不止。本來已經老邁不堪的唐德宗,經此打擊,身染重病,臥床不起,病勢一天天加重。 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去世,年六十四歲。 大唐皇宮中的氣氛頗為緊張、怪異。按說唐德宗早就立有太子,老皇帝死了,太子即位就是,但是現在這位太子卻是情況特殊,臥病在床,能不能起來都在兩可之間,也不能說話,這皇位他能繼承嗎? 太子李誦雖然病勢不輕,但心思明白,知道這是關鍵時刻,匆忙間硬撐著病體,穿著紫衣麻鞋,到九仙門接見禁軍將士。大家見太子至少還能出來接見臣子,人心稍稍安定。 這里太子之所以穿著紫衣麻鞋出來,是過于匆忙隨便抓起一件衣服鞋子就出來了。因為如果太子準備暫時秘不發喪的話,不需要穿麻鞋,而準備給皇帝辦喪事的話,則不能穿紫衣。只能說,當時的太子,急得有些手忙腳亂了。 好在,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及時出現,穩定住了局勢。 ![]() 二十四日,太子穿著正式喪服,接見文武百官,開始給皇帝舉辦喪禮。 二十六日,太子李誦在太極殿即位,是為唐順宗。 不過,李誦雖然即位稱帝,但依然不能說話,根本無法處理朝政事務,絕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寢宮中休養,貼身侍奉的,只有他最信寵的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直到二月初三,病勢稍稍好轉的唐順宗,才第一次在紫宸門接見朝廷官員。之后依然是長期臥床不起,偶爾出來見見群臣,證明自己這個皇帝還活著。 在新皇即位這件事上,王伾、王叔文等人,比李誦本人還要緊張。要知道,他們所有的政治理想、前途,甚至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李誦身上。因而,從唐德宗病危開始,王伾就利用自己翰林待詔的身份,率先進入皇宮內廷,并假傳詔書,讓王叔文坐鎮翰林院,待機而動。 李誦即位之后,王伾、王叔文迅速聚攏到新皇身邊,通過李忠言和牛昭容,向皇帝奏請朝廷各項事務,并以皇帝的名義下發詔書,很快掌控住局勢。 為了便于從內到外控住住皇宮及朝廷,王伾、王叔文將同伴韋執誼推上相位,擔任尚書左丞、同平章事,王伾、王叔文則繼續留在皇帝身邊,擔任要職。因為王叔文才華本領更高一些,因而,也更受唐順宗器重,所以,由王叔文擔任起居舍人、翰林學士,王伾擔任左散騎常侍、翰林待詔,隨后也升任為翰林學士。其余革新派如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也相繼得到重用。 起居舍人是負責記錄皇帝日常行動與國家大事的,翰林學士是負責替皇帝起草各種機密、重要詔書的,散騎常侍則是皇帝的國事顧問,可以隨時向皇帝進諫得失。這些職位都屬于皇帝近臣,可以隨時出入內廷,陪伴在皇帝身邊,職位雖然略低于宰相,但位置更加重要,尤其是現在皇帝臥床不能說話的時刻。 因為新皇身體不好,王叔文、王伾等人深感時不我待,緊鑼密鼓的開始變革新政。因為一旦這個支持革新的皇帝再病死了,下一任皇帝想法如何可就難說了。 ![]() 此時的大唐朝廷,形勢非常詭異,讓人無奈、無語。 按說新皇即位,王叔文、王伾、韋執誼等人皆身居高位、要職,支持革新的大臣也迅速崛起,在朝廷中形成一股能左右朝局的力量,這些人應該意氣風發,迅速將革新大業全面展開才對。可是,事情卻并非如此。 因為皇帝長期臥床不起,所以,所有重要的,要匯報給皇帝的事務,包括各項革新的措施,都是由宰相韋執誼與王叔文、王伾商議決定后,再由王叔文、王伾匯報給宦官李忠言,經由李忠言轉告牛昭容,再由牛昭容轉告皇帝。皇帝還不能說話,只能通過文字或者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思,牛昭容理解后,再由牛昭容將皇帝的意見告訴李忠言,經由李忠言轉告王伾、王叔文等人,然后由王叔文做出決定,向中書省宣布,最后由韋執誼負責執行。 如此層層轉達,政令不可能暢通,即使中間環節涉及到的人都沒有任何私心和故意篡改之意,但很多政令估計在轉達過程中,還是會被轉達的面目全非。而這些經手人又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私心? 但是,沒有皇帝的認可、背書,很多事情又根本無法實行。 ![]() 不管怎么樣,革新還是開始了。 京兆尹道王李實,在唐德宗末期,借助皇帝的名義,橫征暴斂、殘酷不仁,民憤極大。因而,即位之后不久,唐順宗就下詔將之貶為通州長史。長安城中百姓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大家都拿著石頭瓦塊,堵在李實離京的路上,準備好好歡送一下這家伙。李實也知道百姓恨極了自己,不敢走大路,走小路逃過一劫。 二月二十四日,唐順宗駕臨丹鳳門,大赦天下,當天及隨后一些時間,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對百姓拖欠的各種名目的租稅,一律免除;除固定的貢品以外,停止其他所有貢物進獻;對宮市及五坊小兒之類惡政,全部罷除,再削減宮中宦官人數及俸祿,抑制、削弱宦官勢力。 召回因小過被貶黜外放的賢臣,如忠州別駕陸贄、郴州別駕鄭余慶、杭州刺史韓皋、道州刺史陽城等人回京,予以重用。可惜,陸贄、陽城都在接到詔書之前就去世了。 加封以善于理財著稱的杜佑為度支使和諸道鹽鐵轉運使,王叔文為度支、鹽鐵轉運副使,希望借此將部分財政權從藩鎮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藩鎮勢力。 數月后,王叔文又借皇帝之口,任命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任命自己的同伴,度支郎中韓泰為范希朝的行軍司馬,將禁軍從宦官手中奪回,控制在革新派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