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疊加DeepSeek+的春季躁動行情(結構性行情)依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過程當中,但是有一個跡象已經表明一些板塊已經處于短期過熱地狀態,比如機器人板塊已經從核心環節(傳感器、絲杠、關節、靈巧手等)演繹到一些邊角料分支(電子皮膚,腱繩,神經網絡等)。 因此,對于這些短期漲幅過大的板塊要保持一絲清醒,畢竟當前階段業績的釋放速度還遠遠跟不上估值的抬升速度,獲利資金隨時有可能止盈,在全市場維度做高低切換。 那么,按照景氣投資三因子疊加模型,還有哪些板塊值得期待呢? ![]() 當前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還有:AI應用、智能駕駛、低空經濟、衛星通信等。 本文我們就專題來聊一聊“衛星通信”的配置價值。 No.1 什么是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從而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 ![]() 資料來源:樂晴智庫 衛星互聯網是指基于衛星通信的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至今的第三種形態(前兩種分別是地面光纖網絡、移動無線網)。 ![]() 資料來源:樂晴智庫 衛星按照軌道高度可分為:低軌道(LEO)衛星、中軌道(MEO)衛星、高軌道(GEO)同步衛星、高橢圓軌道衛星,不同軌道高度有其不同的特征和用途。衛星通信則主要采用的是低軌道(LEO)衛星。 ![]() 資料來源:樂晴智庫 ![]() 資料來源:永贏基金 低軌衛星通常位于地球表面 500~2000公里的高度。低軌衛星由于距離地面較近,具有較小的傳輸延遲、低鏈路損耗。主要采用1000kg以下的衛星,制造及發射成本低;選用Ka(26.5-40GHz)及以上頻段,高頻段信道容量更高,有利于提供高通量服務;有利于地面終端的小型化,能以更小的信號功率被低軌衛星接收。 No.2 為何要發展衛星通信? 邏輯1:軍用-衛星通信關乎國家安全 衛星互聯網可在戰場通信、態勢偵查、攻擊防御等環節發揮作用。 在通信與指揮控制方面,決策者通過衛星連接與部隊保持聯系,快速傳遞指令,響應突發事件; 在情報收集與共享方面,可用于實時情報搜集,包括衛星圖像、通信監聽和地球觀測,軍隊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了解敵軍戰術、位置、地形和環境,以制定更有效的軍事策略和行動計劃。 ![]() 資料來源:永贏基金 在精確定位與導航方面,有助于導彈、戰機、艦船等武器系統的精確打擊,同時提供了士兵在未熟悉地區的導航支持; 衛星互聯網覆蓋全球,使其相對難以被敵對勢力干擾或破壞。這確保了國防通信和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用性,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能保持聯系,可用于危機響應和救援行動。 邏輯2:民用-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必經之路 衛星通信是6G技術發展必然,是未來車聯網、物聯網等萬物互聯通信的技術底座。 ![]() 資料來源:永贏基金 星地融合通信網路由地面網絡(地面蜂窩基站、衛星信關站、核心網)、臨近空間網絡(無人機、臨空接入平臺)和天基網絡(高/中/低軌衛星通信載荷與平臺)組成。 6G預計具備三大特征: 一是從陸地通信演進為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基于低軌衛星、無人機、浮空平臺的空地通信成為6G的重要組成,從而邁入全域無縫寬帶無線通信時代。 二是由面向人與人的通信演進為人-機-物智慧互聯。 三是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數字世界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預計,2040年全球6G市場規模超過3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449億元),其間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8.1%。 邏輯3:軌資源和頻段資源的稀缺性 國際電信聯盟(ITU)按“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則協調管理,當前進度低于預期。根據ITU規則,在申請日期之后的2年/5年/7年內,必須將整個星座的10%/50%/100%的衛星發射并正式投入使用,逾期將對星座資源予以削減或取消。 優質頻段被瓜分殆盡,搶占剩余頻段緊迫性高。按先占先得原則,目前較低頻率的L/S/C頻段資源幾乎用完,Ku和Ka頻段是目前的主流頻段,也是爭搶的重點頻段。 提前占據軌道有利于把握更自由的發射時間窗口,防止本國航天器與別國發生碰撞,確保航天器安全運行。運載火箭需合適時間段發射,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窗口次數有限,若低軌道被大量占據,則需提前與外國衛星協調進行協調避讓,安全的發射時間窗口隨著低軌道擁擠度提升會越來越少;軌道擁擠后航天器發生碰撞概率增加,可能導致空間物被毀引發連鎖反應。 No.3 衛星通信的發展空間 政策支持 2018年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戰略新興產業,2020年4月政治局會議正式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疇。 ![]() 資料來源:永贏基金 全球衛星通信主要項目 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達到2850億美元,低軌衛星爆發將加速產業增長。 ![]() 中國在衛星互聯網起步晚但發展快,截至最新,我國申報的大型低軌星座申報數量累計超8萬顆,將為行業創造重要機遇。 ![]() 據國盛證券測算,2023-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制造端+發射端市場空間預計高達8770億元,發星計劃數量年復合增速363%。據SIA衛星產業價值分布測算,將帶動4.99萬億衛星服務市場和6.06萬億地面設備市場。 總結 我國衛星互聯網有望在供給、需求、技術、政策端迎來突破,產業將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重點企業業績將逐步兌現。 中國星網、G60星座計劃今年將進入批量發星的衛星組網建設階段,我國民營商業火箭將持續在運力與可回收技術上實現選代,隨著多款新型火箭將首飛,預計填補衛星互聯網運力缺口得以快速發星; 同時國家隊與民營企業合力衛星制造,實現衛星低成本快速批產; 需求方面亦不斷涌現,衛星互聯網上車和手機有望成為潮流,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 No.4 如何投資衛星通信板塊? ![]() 資料來源:樂晴智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