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博物館都收藏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但在眾多文物中,總有幾件用途成謎,甚至連專家們都弄不清它們該如何使用,比如:隨州市博物館收藏一件名為“曾侯丙圓鑒缶”的文物,很多游客看到這件文物的使用過程后,都會表示:古人真聰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1年,為了配合隨州城市建設,文物研究所對隨州義地一帶勘探出的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共發現墓葬60余座,但大型墓葬都被盜墓賊光顧過,所以留下的文物并不多,幸運的是,大多數小型土坑墓沒有被盜,出土的文物還是比較豐富的,我們可以看到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等。 在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曾”“曾子”“曾孫”等文字,經過研究,考古工作人員判斷,該墓葬為春秋晚期曾國貴族墓葬,也是繼葉家山西周曾侯墓之后,發現的新的曾國墓地。 在清理18號墓葬的時候,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一件奇怪的文物,這件文物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件是圓鑒,另一件是圓尊缶,發現的時候,鑒在外面,缶被裝在鑒里。 我們可以看到“鑒”呈現圓形,弧形的腹部,通高27厘米,口徑45.9厘米,而缶通高28.6厘米、腹徑32厘米,看到這件奇怪的文物后,工作人員都非常好奇它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通過翻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專家們終于弄清這件文物的用途,我們都知道古裝的科技比較落后,所以工匠們會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器物的用途最大化。 在我國古代,“鑒”是古代的一種大盆,當銅鏡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古人會將鑒盛滿水,用來當鏡子用,而“缶”是古人盛酒的工具,當“鑒”和“缶”結合,它就變成一個新的工具“曾侯丙圓鑒缶”。 到冬天的時候,貴族們就會將曾侯丙圓鑒缶取出來,在鑒和缶壁之間放入熱水,然后在缶中放入美酒,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時時刻刻品嘗美味的溫酒了。 根據《周禮·天官·凌人》記載:“春始治鑒,凡外內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也就是說,曾侯丙圓鑒缶除了可以溫酒之外,還可以用來冰酒。 在曾侯丙圓鑒缶的鑒、缶壁之間的空間放置冰塊,將酒倒入缶中,只需要靜靜地等待幾分鐘,就可以喝到美味的冰鎮酒了,但夏日喝冰鎮的酒,只有王室貴族才能享用,因為這種方式還是比較奢侈的。 看到曾侯丙圓鑒缶的用途后,很多網友會想到“冰箱”和“烤箱”,但曾侯丙圓鑒缶卻將溫酒和冰鎮兩種功能集合于一體,這讓我們不得不嘆服,我們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水平。 目前,曾侯丙圓鑒缶被收藏在隨州市博物館,它靜靜地被擺放在文物展示臺上,向我們述說歷史,各位讀者,如果有機會去到隨州市,我們可以去看一看這件文物,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