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個天天在健身房擺拍的姐妹,配文寫著"自律給我自由",照片里連跑步機都擦得锃亮——唯獨沒擦掉顯示屏上的0.3公里。你看,人類最大的行為藝術就是試圖用朋友圈說服全世界:我活得比你好。 一、成年人的愚蠢從"我是為你好"開始 每個地鐵口都站著幾個想改變世界的傻逼。他們攔下剛加完班的社畜,教育你要愛護動物;在家族群里轉發養生謠言,教育長輩活到九十九的秘訣;甚至在分手現場還要拉著前任,教育對方應該怎樣經營感情。這種病態的救世主情結,像極了拿著玩具聽診器非要給人看病的熊孩子。 上周親眼見證的荒誕劇:火鍋店里,兩個中年男人就"該不該雞娃"吵得湯汁四濺。穿Polo衫的拍著桌子說"現在不補課將來掃大街",戴金鏈子的涮著毛肚回懟"快樂教育才是王道"。最后老板娘拎著滅火器過來,說再吵就報警——看見沒?想當別人人生導師的下場,就是被當成鬧事的處理。 二、人際關系的本質是價值置換 你發現沒有?那些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微信聊天記錄里全是"在嗎?有個事想請教"。而整天在群里教人做人的,不是微商就是賣保險的。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早就寫在基因里:獅子不會勸斑馬吃素,老鷹不會教麻雀飛翔。當你總想著糾正別人的活法,本質上是在暴露自己的生存焦慮。 前公司有個神奇現象:業績墊底的銷售總愛給客戶上課,從國際形勢講到育兒心得;而銷冠每次見客戶只帶三句話:"這是合同"、"這是案例"、"需要我幫您約財務嗎?"。后來才懂,真正的價值從來不需要說教,就像你聞到火鍋香自然流口水,看見勞斯萊斯下意識讓道。 三、真正的自律是把自己活成篩選機制 我認識個年入千萬的老板,微信常年設置"拒收群消息"。有次酒局他說了句真理:"我公司能活到現在,全靠三不原則——不看員工朋友圈,不接親戚電話,不參加同學聚會。"你以為他在裝逼?人家只是早看透了:與其花十年改造傻逼,不如用十秒拉黑傻逼。 最近在朋友圈消失的A小姐突然殺回來了。以前她天天曬書單勸人學習,現在簡介改成"已關閉私信功能"。后來才知道,她把用來勸閨蜜分手的300小時拿去考了CFA,現在閨蜜還在朋友圈罵渣男。 四、世界的運行規則是篩選,不是改造 觀察過菜市場嗎?大媽們從來不教育西紅柿該怎么紅,她們只會挨個捏,把符合標準的裝進塑料袋。這個樸素的智慧,99%的成年人都不懂。你非要把青柿子催熟,結局就是得到一灘爛泥;非要讓咸魚翻身,最后粘鍋的還是你自己。 有個細思極恐的現象:那些總說"等TA成熟就好"的人,最后都被拖進了深淵。朋友W等了賭鬼老公十年,等來的是高利貸砸門;前同事等了混日子的團隊五年,等到公司破產才發現自己成了行業化石。記住,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幼苗培育基地,只有優勝劣汰的原始森林。 五、建立自我秩序的規則 1、給耳朵裝上智能篩網:聽到"你應該"自動靜音,捕捉"我可以"精準收音。親戚說"再不結婚就沒人要",笑著回"那正好專心搞錢";同事說"年輕人要多加班",反手群發"勞動法第三十一條"。 2、給自己的價值建個黑市:停止用別人的秤稱自己。當有人說你房子太小,你就知道該拉黑誰了;當有人嫌你應酬少,說明你的時間開始值錢了。 3、培養"關我屁事"的屏蔽力:鄰居孩子考倒數?恭喜他提前適應社會;前任找了個丑對象?謝謝他為民除害。記住,別人的災難是你的喜劇,他人的悲劇是你的素材庫。 最后送各位一句生存法則:別當人生導師,要當個狠人。當你停止教育全世界,全世界都會來聽你講故事。畢竟,孔雀開屏的時候從不對雞解釋羽毛的配色方案,它只是抖了抖尾巴,周圍的鏡頭就都對準了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