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潮濕環境易爆發,嚴重影響果實品質與產量,可從農業、物理、生物、化學多方面防治: 農業防治 1. 優化種植密度:合理規劃藍莓植株間距,保證每株有足夠空間生長,通常矮叢藍莓株行距保持在0.5 - 1米×1 - 1.5米 ,高叢藍莓為1.5 - 2米×2 - 3米,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抑制病菌滋生。 2. 科學修剪:冬剪時去除病枝、枯枝、過密枝,夏剪及時疏除徒長枝、萌蘗枝。修剪后枝條帶出果園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菌基數。 3. 控制果園濕度:采用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降低果園濕度,創造不利于灰霉病發生的環境。 4. 合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施磷、鉀肥和微量元素肥,增強樹勢,提高藍莓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組織柔嫩,增加感病風險 。 物理防治 1. 清理果園:定期清掃果園,及時清除落葉、落果、殘花等,減少病菌滋生場所。在果實采收后,全面清理果園,降低病菌越冬基數。 2. 果實套袋:在藍莓果實膨大期進行套袋,選擇透氣性好、防水性強的果袋,如木漿紙袋。套袋前對果實進行一次殺菌處理,可有效防止灰霉病菌侵染果實。 生物防治 1. 利用有益微生物:在果園中施用木霉菌、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菌劑,通過競爭、拮抗等作用抑制灰葡萄孢菌生長。可在發病前或初期,將菌劑稀釋后噴霧,每隔7 - 10天噴一次,連續使用2 - 3次。 2. 使用生物源農藥:選用如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等生物源農藥,在發病初期噴霧防治,按照產品說明稀釋使用,安全間隔期內使用,減少化學農藥殘留。 化學防治 1. 藥劑選擇:常用藥劑有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 - 15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 - 15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800 - 1200倍液等。 2. 施藥時機:在藍莓開花前、謝花后以及果實膨大期,是灰霉病侵染關鍵時期,需各噴藥一次進行預防。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或已發病,應縮短施藥間隔期,增加施藥次數。 3. 施藥方法:采用噴霧法,確保藥劑均勻覆蓋植株各個部位,重點噴施花、果實、葉片背面等易發病部位。施藥時選擇無風晴天,避開高溫時段,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控制用藥劑量和濃度,避免產生藥害。 |
|